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回复: 0

全日本都在感谢的一个美国人“欠他太多”,没有他就没...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8-7-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 `+ Z4 j2 U' K
    / u; K. y7 V7 M$ M( K/ B: e( p
. a! L9 h. J' _/ h- l

摘要:日本制造为什么会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 e( a) E; y( x, c: n
) `$ h" C5 Q5 D- c
) t( f5 N+ Y5 s4 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到处一片废墟和焦土,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流离失所者达900万人。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于战前的31%,农业只相当60%。1947年,日本颁布“和平宪法”,开始战后经济改革、恢复和重建过程。但是由于大量熟练工人死于战场,产品质量比二战时更加糟糕,西方媒体报道日本产品: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灯具寿命短得让人无法接受。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回忆录《日本制造》中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们就是仿冒和劣质的代名词,任何印有‘日本制造’的商品都给人留下了质量极差的印象。在创业初期,我们总是把产品上‘日本制造’这行字印得尽可能地小,有一次因为太小了,美国海关逼着我们重新印大。”宇佐市,日本大分县北部的一座小城,二战后,这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近百家工厂,原因很简单,宇佐的英文是“Usa”,凡是在此制造的产品,就可以印上“Made in Usa”,让人以为是美国制造。靠着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方法,日本产品不可能享誉全球。

日本政府首先认识到低劣产品、恶劣口碑严重障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着手建立相关法规,单1949年就先后颁布了《工业标准化法》《关于产业合理化》,发布了第一个工业标准。当时美国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榜样和老师,同年,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设立质量管理研究小组,研究美国的《生产管理手册》,但书中漫天的理论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他们把希望寄托于一个货真价实的美国专家。

1950年6月24日,控制了日本80%资本的21位企业家出席了一场日本质量史上的一次盛宴,欢迎美国统计过程控制专家爱德华兹·戴明博士。戴明直言不讳地说:“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什么叫做质量,就必须开始研究消费者,弄清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并用鼓动的语言告诉日本人:5年后,你们的产品质量将超过美国!接着戴明博士在日举办了为期八天的质量管理讲座,听众包括松下电器社长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丰田汽车总裁丰田喜一郎和许多政府的高级官员和领导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台NHK将戴明的讲座录音制作成广播节目,数百万日本民众通过无线电波收听了讲课。日本人将课程的速记、笔录汇总整理一本书《戴明博士论质量的统计控制》,竞相传播。戴明带来两个重要质量思想:一是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只要从一开始把事情做对,成本反而降低,价廉物美由此成为后来日本产品的重要特征;二是大多数的质量问题不在于工人,而是管理者的责任,萌芽了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戴明打破日本人的认识误区,带来了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场声势浩大的质量改革运动开启了日本经济腾飞之门。

1950年后,戴明博士到日本指导质量管理持续了长达近四十年,前二三十年几乎每年都去。并将他的著作版税赠送给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后者用这笔资金设立了戴明质量奖,用以推动日本工业质量管理发展。迄今戴明奖仍是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世界上三大质量奖之一。日本早期的经营者几乎都见过并受教于戴明博士,由此奠定了日本质量管理的基础。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感激涕零地说:“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欠他太多!”戴明被称为日本“质量管理之父”,1956年,裕仁天皇授予他二等珍宝奖。这一年,日本经济结束战后恢复期,进入高速增长期。

60年代日本质量管理进入独创时期,实施“质量救国”战略,推进“全面品质管理”和“消费者品质管理”活动,首创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改进方法,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田口质量工程学、5S现场管理、适时生产、看板管理、品质功能展开、企业范围品质保证等富有日本特色的品质管理理论和方法,石川馨、田口玄一、狩野纪昭、大前研一等世界著名品质管理专家名噪一时。1969年10月,首届世界质量管理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对日本质量管理的特征做了归纳,认为日本构建了全面质量管理。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构建严格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度体系,采取集团诉讼、具有震慑力的惩罚性赔款、生产方举证责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等措施,倒逼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这个时期,日本集成电路缺陷率仅为千分之一,而美国约为百分之一,这个巨大差距使得美国在日美半导体之战中败北。在国际市场中,“日本制造”已经变成高质量的代名词,外贸出口额急剧增加,经济高速增长,开始挑战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又过了十年,日本质量变得更强,1980年美国质量专家哈勒德在一篇报道中说,分别检测3家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30万个16k存储器,日本产品的出错率为0,美国的为1.1%-1.9%,使用1000小时后,出错率上升到27倍。日本产品充斥全球,日元也急速升值,这一年的6月24日,美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名为《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的纪录片,4000万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录片录像带的发行创美国历史最高记录,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在经历了经济泡沫破裂和长达20余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后,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领先世界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作为支撑,今天日本如何能够保持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地位。近年来,包括许多著名企业在内的日本企业也相继发生了一些质量问题,丰田、铃木大面积召回问题汽车,高田、神户制钢篡改数据,均轰动一时。其中原因既有经济下滑造成的压力,也有世界制造格局的变化;既有质量管理的放松,也有企业文化的变迁。此刻,日本质量蒙上了一丝阴影,日本又到了重新思考质量的时候。


1 P' C0 I+ G# M9 H1 y9 J" q& P( }  L+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6-27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