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回复: 0

兰台说史•“小鲜肉”在中国为何这么红?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8-8-2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2 d$ _7 s0 O1 o, O9 p

2 Q, ?" R" N- m# L$ q号称花费7亿的电影《阿修罗》于七月十五日开始撤档。这部号称国产特效天花板的电影,并没有带给中国以荣耀,有的只有嘘声。平心而论,该片的特效完全过关,很多镜头也很有创意。可惜,糟糕的剧本摧毁了这一切。为什么一部按好莱坞的流水线剧本生产的电影都能在中国叫好又叫座?问题真的全怪中国的电影人不给力么?还是大众“看戏认角”的传统太根深蒂固?' x0 F- t, a# F/ z
中国传统:看戏看角
; w( a5 ]+ G6 X+ W8 R中国的传统戏剧大部分都有个特点就是故事的“人设”可能好看,但是故事的“套路”却很原始。这点和中国古代的娱乐生活水平有关。古希腊人早早发展出戏剧、剧场,今天我们看的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戏剧的概念很多源自于那个时代。而中国人则缺乏这种戏剧的传统。究其根本在于中国社会长期没有城市生活。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被历代统治者用“编户齐民”的政策死死控制在乡村。邻里之间对官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互相监督--做不到就得连坐,一旦你的邻居犯了错事,那么你和你的全家也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 q& b6 w0 y& l6 H7 n# k7 [3 t0 v8 ~' V' y/ o8 j2 |
一根根的竹简代表着宋以前古人的血泪4 s: p: ~( q( C4 }% ~, M/ j, c4 X
这种“一人闯祸全村遭灾”的模式,有个前提就是人口不能自由地迁徙。其原理也很简单,如果我让你能自由地前往全国各地,那么你犯下事情后,你邻居便可直接说他已经不算我的邻居了,很轻松就能把皮球踢走。这直接让“编户齐民”和“连坐法”形同虚设,根本没法执行。于是,户籍、路引、通关文牒的使用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有居民如果想要迁徙他处,那么就必须有官府的文书,不然就算偷渡。
. C# y5 V7 G. \( o" f5 V可是,城市的诞生前提就是乡村人口以自然人的形式,大量汇集到某一处。通关文牒之类的东西,先天就是阻碍城市化的政策。偏偏伟大的艺术家只能诞生于城市之中。因为,只有城市才有需要艺术家的市场。设想一下一个县城,人口不过数万,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娱乐需求,怎么可能建造出大剧院?只有在古希腊或者古罗马的城邦中,才有可能诞生大型的剧场和相应的艺术家们。
6 o+ z9 I8 B/ B$ h$ _5 U& F6 ]7 F; L0 P9 {% }* E0 i
希腊剧院遗址% V  u% Q9 u2 i4 P% n$ e
中国一直到宋朝才有系统的戏曲,很多今天脍炙人口的曲目往往也要追溯到宋朝。因为,宋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对人口管制最松的朝代,没有之一。可惜,富裕的宋人不敌女真的刀枪,宣和年间的富饶终究是一场美梦而已。随着南宋的迁徙,“南戏”也随之诞生,以区别北方戏曲。
  I4 l" Y, \4 i, }, s三百年的宋朝终究无法把戏曲发展的特别成熟,城市化的进程也被外族入侵而打断。之后中国的戏曲只能在坎坷的路上发展。而中国的人口主力也重新变成封闭的乡民。缺乏外界接触的他们,所能知道的就是老辈人口口相传的故事,完全没有大城市“套路深”。所谓看戏也只是“看角”,对故事的剧情和发展并不是很在意。这个情节直到今天在中国依旧有着很大市场。
: B* T: d# E# R6 M样板戏与艺术2 ?7 ?$ f# X$ y. E0 }) b) x0 I4 V
如果你经常上网,就不难发现网民对于“小鲜肉”的吐槽和厌恶。可是,他们之所以能够长期霸占银幕,就是因为他们所能带来惊人票房或者收视率。你可以厌恶,可以痛骂,但是你无法否定。这个时候,不少人或许也包括你会开始想起样板戏的时代,诚然过于主旋律的片子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可是,让现代戏剧思路制作的样板戏好歹能做到“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到位,完胜今天备受推崇的“小鲜肉们”。' P  M7 j/ u" C( w
8 e9 z% p, R3 [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代的演员和编辑的功底完胜今天的鲜肉们
4 X4 f% t7 E' I% Q, ~有人将这个现象归咎于改革开放后人心浮躁。其实不然,根本的原因在于那个年代文化圈非常封闭,用不着对接市场,更无需讨好观众。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们不是留学过的民国的左派,就是苏联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或许苏联人的艺术功底相较于沙俄已经下滑不止一个档次,或许减去蒋介石带去台湾的那批剧本家,中国的文艺界要黯然不少。但是,他们依旧是根正苗红的欧美影视徒弟,有着来自古希腊的传承。无论是基本的修养,还是“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都完胜还停留在封建时期的土作家们。在不用讨好观众的前提下,他们只需要跟着“主旋律”的样板去写好自己的电影或者戏剧即可。
# _2 R8 O- Z/ ^! b3 p
3 W$ L7 Z  M% o1 \, v3 R8 J$ U" x0 Z苏联专家确实帮中国不少忙2 R7 @2 a. x, Y, J2 b
通过这种“吃老本”的办法,那个同样对人口管制极严的年代也能做到“讲好一个故事”。或许这个故事观众们都已经看腻,或许他们连细节都能背出来,但是它依旧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于是,这些样板戏今天被翻出来就成为了经典。倒不是剧本有多么得优秀,而是目前为止中国戏剧艺术的天花板还真是他们。) ~  ?2 Z" n( ?4 c* u1 |
这种情况到改开时代被彻底改变了。观众们来来去去看样板戏早就感觉到腻味了。这个时候,香港影视剧横空出世,强势冲击大陆市场。就拿被爱好者们吐槽无数的古装剧来说,八十年代的大陆古装剧不可谓不考究,但是播放成绩却被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片全程吊打。这不能不引起当局的重视,并改变过往不在乎观众感受的路线,开始拍一些“接地气”的片子。
8 I# \/ ^5 ]; ?' m; m& A5 s
8 C4 A5 ~% J/ k, G角色好看漂亮,但却各种不考究的香港古装剧
' `5 v8 Z1 V/ G& @$ |3 j也是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最早的一批“小鲜肉”诞生了。在当时,他们被叫做“奶油小生”,今天的“老戏骨”唐国强在早年其实也是他们的一员。这也表明中国观众在几千年封闭的历史中形成的封建习惯,并不是能通过“改造”和“教育”之类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被改变的。“看戏看角”依旧是主流的思维,往往一部剧看完,什么剧情或者故事都记不太清楚,却对演员非常关注。1 }# m# U  I& E2 V
* a6 B) F6 v0 X, c3 B. V: u$ V
漫威粉丝常常抱怨妹子们是冲着演员看的电影。可惜,女性粉丝才是消费主力
2 L  R& I/ D+ C4 \7 o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r1 e  ~1 v# a; b0 o与抱怨小鲜肉相呼应,不少网民常常抱怨随便一部好莱坞大片就能在中国市场收割大量票房。很多人抱怨好莱坞靠外包一堆特效就能收获大量的钞票,甚至有人将这个责任归咎于国人“崇洋媚外”的“劣根性”上。这里笔者要说一句,这个真的和所谓“劣根性”无关。诚然中国人实在对样板戏提不起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电影院看下好莱坞大片“换换脑子”是事实。但是,撇开特效好莱坞流水线,套路化的剧情至少比样板戏强啊!电影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可寻,不代表剧情的节奏真的能被观众摸清。尤其是现下不少好莱坞的影片开始热衷于“反套路”,更是能把被“背出细节”的样板戏爆出银河,更不提那些连剧情都交代不清楚的“鲜肉”剧。
, h0 @2 ]0 {$ t$ g
$ ^  }# h+ I! P& P7 Q' a( v' |希斯莱杰演小丑,演到付出自己的生命。别说国内的小鲜肉了,就算老戏骨有几人能做到?8 y* k! j5 v3 ^& N  V
人们之所以吐槽现在的好莱坞剧情,不是拿“国产剧”作为对比对象,而是拿“好莱坞好的剧情片”或者“好莱坞经典”作为对比对象。例如去岁大火的《战狼2》就承认自己是模仿《第一滴血》,包括许多桥段都直接致敬它。这样一部片子扔去美国就是普通的,套路化的B级片,可在国内却是国产片中数得着的佳作。这哪是“崇洋媚外”啊?国人明明个个都有着“爱国热情”,而且明显对国产片更宽容。% y1 a- O+ L; e8 M* g7 B& m4 w" d
可惜的是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国产片还没能达到《战狼2》的编剧水平,和真正的好莱坞经典更是不能相比。扣除观众的需求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电影产业并不像美国那样系统而成规模,甚至连印度都有宝莱坞。这几年印度电影的蹿红,除了他们删减了歌舞的片段,使影片更容易被外国观众所喜爱外,其流水线的作业功不可没。) }9 _" w  i! U+ E3 f/ t  L0 ^

2 z  [8 G/ J& d3 g' F如果外国演员更为敬业,演技一流,甚至连颜值都完胜鲜肉。那么喜欢他们不能说“崇洋媚外”吧?' m1 \. e* U. g/ ^
反观国内,电影的制作不客气地说还停留在中世纪的“行会”模式,和还有着封建审美的观众正好凑成一堆巴掌。以至于要国家出面弄一个“保护月”来给国产影片留最后一丝的希望。万幸这次《我不是药神》的诞生让人们明白,中国也不是完全不能排除好片。连一向被质疑“崇洋媚外”的豆瓣都给出了9分的好评,让国产片扬眉吐气一把。
3 r4 ^8 ]# A2 Q) `2 c同时电影《阿修罗》的下映也表明中国观众不再是那群只看特效的中国人了。改开四十年,在市场化和外国大片冲击下长大的新一代,已经有一定的审美和消费能力。希望有一天,中国电影会因为这一代观影者的成长而再次崛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4-11-21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