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子重劍隊四朵金花—李娜、孫玉潔、許安琪及駱曉娟,經過多年的艱辛訓練,終於在倫奧獲得首枚擊劍金牌。今年31歲的李娜,出生於遼寧丹東,1993年12歲時就開始練擊劍,是中國女子重劍隊中最早成名的一員。至2009年選擇退役、結婚生子,當時外界以為她會從此告別劍壇,但時隔一年,她重拾劍道,幾經努力,終於登上奧運金牌獎壇。 李娜的職業劍客生涯之路可說是荊棘滿路。曾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她,曾狀態低迷、陷入低谷,但她始終不放棄的是頑強訓練的態度。據她同期隊友透露,李娜的忍痛力非常強。十多歲時,她忍著肌肉拉傷的疼痛堅持練習進攻的跨步動作;進入國家隊訓練時,又忍著膽囊炎的痛苦,寧可自己悄悄去角落裡吐,也要堅持實戰訓練。 忍痛訓練意志頑強 而在李媽媽心裡,孩子的傷痛也是她的心痛:「有時候她也會跟我說,訓練很累;可我知道,她從小就是個要強的孩子。昨天比賽中她也受了傷。看著她身上纏的繃帶,我真是心疼。可心疼歸心疼,咱都明白,訓練是辛苦,但沒有苦哪有甜?我們支持她,鼓勵她,在家裡為她加油!」 然而也正是因為經歷了這些人生的歷練,才讓一姐李娜能夠從容應對大賽,並在此次中國女子重劍軍團中成為「90後」隊員的定心丸。李娜也表示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耐心、責任心都增強了,也學會了主動溝通,「當時回來的時候,領導就和我說,讓我在隊中起穩定軍心的作用。畢竟這已經是我的第四屆奧運會,我明白年輕隊員對金牌的那種渴望。」 產子四月再上劍場 如果說在賽場上總會留有遺憾的話,李娜的遺憾或許並不多,但她心中一直存有一份愧疚,這份愧疚從她決定復出開始就一直縈繞在她心間。 在兒子剛滿四個半月時,升格為母親的李娜選擇了復出,這時她尚能一邊訓練,一邊哺乳。但當她被再次召回國家隊時,就意味著,她必須捨棄仍在哺乳期的幼子,離開家鄉和親人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去,心無旁騖。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也是對這位母親級選手身體與心理的挑戰,此時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成為她最大的動力。儘管復出的過程有起伏、有困難,但她依然堅持,只為圓自己一個奧運夢。「其實我挺狠心的,但沒有辦法,我必須要捨棄一方面,孩子在我身邊太牽扯我精力。現在想想,我真的很對不起我的兒子。」離開兒子的日子,作為母親的李娜錯過了兒子的咿呀學語,但兒子卻能一眼在電視中認出她,指著電視叫「媽媽!媽媽!」。李娜說:「兒子已經會喊媽媽了,但是不接我的電話,他是生氣我沒在家陪他。」對於兒子的拒絕,李娜深知這是她不得不面對的,她說:「現在兒子還小,只知道我不在家,也許有一天他明白了,我希望他以我為榮為傲,我的復出欠了他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