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2|回复: 0

如何处罚孩子才“完美”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48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210
威望
212
金钱
1010
注册时间
2010-4-20
QQ
发表于 2013-1-2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险经纪:Jonathan Mu

方正贷款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46 编辑 / k  @! z$ r& \4 O8 r

! U3 u5 p, s) L, U3 Z
/ F) U/ i) b6 j* _& @3 o6 `乛乛乛, N; R# x9 R3 I1 k. V- E( d  y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处罚”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威慑力。处罚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危险因素,还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的手段?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罚方式。$ j# w9 n' \; o) G4 W
  宋佳对九岁的儿子青青有些无可奈何:同学不小心把他的文具盒碰到地上,他就大喊大叫,上去一脚就把同学踢倒在地。# P  x3 M0 X7 m" ^- K+ Q6 V
  每当儿子闯下祸,宋佳总是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你有没有不小心碰倒别人东西的时候呢?你愿意别人说你是故意的吗?这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教育,换来的只是儿子似听非听的样子。
$ Q) C6 i9 P$ F, E8 A- E  直到有一次儿子逃学,老师急火火地电话找到她,她才意识到:孩子得好好管管了。在小区录像厅里找到儿子的时候,她气哭了,扬手一巴掌打在了儿子脸上。
4 h. F% L+ u  R3 z$ u: b$ Y! }  儿子惊呆了,母亲也惊呆了,他们对视半天,儿子才“哇”一声大哭起来。这一巴掌,宋佳把自己打怕了。在平时,她是多么宠溺他,多么想做好一个慈母,可现在,原有的方式失败了。难道只有处罚才有效吗?
; Z; o; r! z8 q5 [9 J  孩子通过不服从来探索周围
# D) N4 G1 h& o4 a- @  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每当我们不听话、任性、犯错的时候,父母通常都会对我们进行处罚。“处罚”这个词,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很有威慑力。
: D% D% k8 i7 J. d) C" t  但现在,这是一个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时代。“他总是不听话,我行我素。”“她总是和我顶嘴,我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我。”“训斥他根本没用,他就是跟你对着干!”....。。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 ^& }/ _& ~, q4 C8 f6 ]$ ^, w- @& R  “孩子想突破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是很自然的事情,”儿童精神科医生丹尼耳·马尔塞力解释说,“孩子通过不服从命令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人,认识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通过惹恼父母来验证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关爱程度,了解他们的底线。”越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越是如此。9 G2 c1 o! \; b
  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听话呢?一方面是个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源于父母树立权威的基础不够稳固。这些基础很早就应建立起来:孩子6至20个月期间开始通过触摸、说话、爬动、走路探索世界,这是孩子人格发展和自信建立最为关键的时期。
. j  U1 T  M% I+ y  A  这个时期父母必须陪伴在身边:有危险的行为时父母投去不满的眼神,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时打手心,孩子不听话时用严厉的语气....。。这些示意动作,能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规矩,父母亲通过态度和命令来对他进行约束。) g2 O- V' I" m4 \: y
  在处罚时父母有负罪感' E( d- j7 L5 a2 k" Y  o
  家长在下达“处罚”令时,都难免有负罪感,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普遍。9 n. H; W" z. ]  x
  晓华惩罚8岁的女儿停看一天《猫和老鼠》。女儿乱发脾气,还乱摔东西。不让她看每天必看的节目,立即就见了效。可是一看到女儿有点委屈、有点不知所措的眼睛,晓华几次都要冲口说出:“如果你保证下次不再这样,我可以允许你....。。”
3 _8 o1 M- Z/ I  “仅仅是“处罚”这个词,就带有专横的意味,让人想起自己以前莫名其妙被打屁股、被扇耳光甚至被罚跪的年代。”# K# n6 h/ \1 c  F
  儿童心理分析师帕得里克·德拉洛什说。几十年前,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观念都是“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孩子只有服从的义务。9 ]9 y! G' l* O4 u7 l) O3 k
  现在,有太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发出警告,注意不当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它可能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爱取代了那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也让父母对自己怎么当好一个家长丧失了信心。
* D" K- E6 G& d0 Z% b# L  面对越来越多被宠坏的孩子,家长们束手无策。“新一代的家长希望能在两种极端中找到平衡,”儿童心理治疗医生帕得里斯·裕艾赫说,“他们已经领会到沟通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给孩子定规矩是有必要的,因为没有这些规矩和限制,孩子会变得专横暴虐,目中无人。”
: s( j% i3 \4 m* M  孩子也会自行处罚
- `# u2 E. [$ M! u" d  心理学家帕德里克·特罗布认为:“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纪律和规范的基础上的,这些规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更广义地说,就是区分好与坏,但是,一条规定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它明确了如果违反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9 U, ]& N' L) M4 a  k/ W5 J0 R; H' T  弗洛伊德说过,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需要处罚”。
7 g: [5 r: X- L# b0 V5 U0 f  如果这种处罚不是来自于父母,孩子很有可能会用别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比如:厌食,自残肢体,禁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其他危险的举动....。。处罚,显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父母。
4 O8 W( r5 x5 [+ x: v  不过,过于频繁地使用处罚,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情对立,陷入处罚—违抗—再处罚的恶性循环。处罚应被列为最后的手段。如果处罚是使孩子听话的唯一手段,那么明显缺乏权威的你,赶快求助专家吧。- }3 _! V0 `2 n6 M( l
  处罚须知! S8 X/ ~% K+ m/ X5 I9 c1 n) b$ z
  ■ 要对孩子明确规定8 p' e0 m2 w4 o" q5 w
  在告知孩子规定的时候,表述必须清晰,使孩子明白规定的强制性。
- Y  m1 F& Y$ P  比如,与其说“我希望你在11点之前回家”,不如说“我要求你11点之前必须回家!”语气、眼神和肢体语言都应保持一致;如果你用同样的语气说“我禁止你外出”和“我建议你和我们呆在一起”,或笑着跟孩子说“你做的事情很危险”,都会使命令丧失可信度,使你以后难于下达命令。+ _1 s! }! d) r
  由于分辨不清父母的话是愿望还是命令,孩子往往在受到惩罚时感到委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 h; J7 i3 R! N' I8 R2 l! l  E* ?  ■ 处罚内容要提前通知. K$ |! r: x) a4 O
  “我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如果你不做,那么你还要去收拾客厅。”这就是劝导孩子服从而不是盲目服从。如果孩子不按要求做,家长不应该和他讨价还价,处罚内容必须彻底执行,也就是要言出必行。如果家长多次拿处罚来威胁却不付诸行动,那么孩子就会把要求当作耳旁风。所以,不可滥用威胁,在定规矩之前家长必须先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够执行处罚。+ ~0 C* \% y8 l, O/ [+ ^# o# H, _3 P
  ■ 打孩子是一种糟糕的处罚方式$ E$ ^& d2 T1 ]) S  u# T( U
  有时孩子的淘气和任性会激怒父母,失去忍耐的父母常会一气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家长避免自己过激反应的最好方式,就是给孩子关禁闭。在孩子的房间里,他会有时间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也有时间去考虑是否有必要责罚孩子,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夫妻俩最好讨论一下,这能增加信心,并避免过激行为。
& {7 s7 R4 |6 g/ w7 p3 r2 P# ^  ■ 最好使用弥补性处罚1 P! c$ u) k+ u- u1 n
  这很有教育作用,可以让孩子在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时,知道该如何承担责任。比如孩子把牛奶洒在了地板上,可以要求他自己拿抹布擦干净,父母不要代劳,让他自己去按照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弄破了东西要自己去修复,房间乱了要自己收拾....。。这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 T5 x# ?6 c7 h3 I8 F
  ■ 选择处罚的方式时要就事论事) ^. E8 T: s& `' k. s
8 _" Q! {& a) H* q8 E9 n
  处罚的程度和所犯的错误程度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用同一种方式处罚不同的错误,对迟到、撒谎或者说脏话的处罚方式,应该是不同的。要符合一贯的处罚标准,不可与平时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念相违背。
; P0 M6 x& W" Y7 Q8 p& H. c  ■ 剥夺式处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效
$ ^9 [) f0 f6 `* s) I2 H& F) H/ Z  移开孩子喜爱的事物,禁止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打电子游戏、外出等,会让他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代价。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禁止,比如与孩子人格和健康发展有关的活动,像体育活动、食物等,就不宜禁止。
( {+ P' d5 _6 f  ■ 体力劳动的惩罚能减轻孩子的负罪感
- A1 n: \! N# C5 R0 h/ A  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刷碗等体力劳动,可以减轻孩子的愧疚感,是一种很好的“还债”方式。不过,它对五岁以上的孩子才有效。更小一些的孩子则最怕不被父母关注,怕失去家长的陪伴和保护。所以,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几分钟不理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了很重的惩罚。: ^, e8 ~; C% X6 i* a8 X
乛乛乛
' h; ?2 r8 H( X9 q% H7 o9 o6 E/ t4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11-1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