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1|回复: 0

美国没有剩女&美国人的婚恋观

[复制链接]

541

主题

143

回帖

1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58
威望
55
金钱
1508
注册时间
2010-1-18
发表于 2012-1-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险经纪:Jonathan Mu

方正贷款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29 编辑
# R5 q7 _, m6 ^5 N$ m* z
0 G3 w, h5 _  B. c( u$ H( R7 n___  K6 e9 \% _8 d4 @+ V, W
备注:笔者写美国没有剩女,并非指所有所谓“适婚”女性都已结婚,而是指因为种种缘由独身的女性并不被社会给以特殊的关注,更不会被冠以剩下的女性的称呼;其中的很多人,独身是一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有的是因为坚持等待理想婚姻而独身着,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来分析去,或者受“同情”,受“奚落”…… 8 i! t$ I1 B2 i: @) z  W  d1 T
3 f( M* M# r1 T( X6 U/ M; R
; e4 [* p! d+ W4 f2 H' |1 J" q

  @- B! R) T' g  r# r7 b前些时候看见国内很多媒体热炒“剩女”的话题: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深刻探讨剩女存在的种种缘由以及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也有部分男性批评所谓的剩女眼光高所以被剩下,也有不少所谓的“剩女”心急如焚的四处相亲或通过其它途径突破“剩女”的城堡,有好多才24、25的女孩居然也忧心焚焚,把自己归入“剩女”,然后着急的想要把自己嫁掉,当然也有少数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大龄女子骄傲的剩着…. + ~; H/ J% a. H- D+ Z, Y
/ F4 H( G) k  u! N+ R# t" T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婚姻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属于高要求,属于比较随意而安的那种,因为我觉着理想的婚姻总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对于执着追求理想婚姻而不惜“剩着”的女性,我很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而且,一个女人如果经济上、精神上完全独立,有自己喜欢的生活,婚姻可以让她的生活更完美,但是没有婚姻,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缺憾。
/ g. W# ^+ y2 p" n0 P$ \1 x+ R

$ q6 ]& r0 V7 J: \/ `2 U5 @$ ?" _* w: k4 s, r% V6 h  Q4 s& B; F
将超过一定年龄未嫁的女性归入“剩女”,我想还是因为我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文化观仍然在社会上占据主要的地位以及我们潜意识的总是要求人人都要按照一定的趋同的社会价值观来生活,如果哪个人没有,那么他/她就是违背了这一规律,人们就得分析她有什么问题!
8 j, t) I0 V& O& \2 |; s7 a- B0 U
2 L* L: Y7 G4 j& S# q* K+ I
; [8 I$ g4 R5 e9 Z
% D% {" ^& V* h  p4 O在美国,各个年龄段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多未婚的,甚至好些人60、70岁还从来没有结过婚,我想其中的有些人可能也想把自己嫁出去,但是大龄未嫁的女性并没有带来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少有人在她们背后说闲言碎语,更没有“剩女”的提法和集体的焦虑。我想这并非是美国人高尚,在笔者看来,其深刻缘由是来自其文化和美国人的婚恋观:
! \6 V9 t, m3 r+ M5 l
( W7 ^9 C! s$ o, h. i1 u$ c8 N
9 @" j( m5 H2 L/ M  I5 B+ `3 i, v% k" P
1) 文化上:美国人从小到大被灌溉的文化是独立,包括女人,甚至包括老人(笔者前面的文章《不要轻易帮助美国的老人》介绍了即使是老人他们也以独立为骄傲),这个独立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包括独立的思考能力,他们以凡事靠自己为荣。在国内,仍然有不少家庭给女孩子灌输的教育是好好读书,或者好好学才艺,甚至长漂亮点,将来嫁个事业成功的优秀丈夫。不少的社会媒体也在这样引导着女孩子,比如他们评论明星的婚姻,以谁的老公经济上条件好来衡量那个明星更成功。而老美很少有这样的教育,美国的女性普遍比我们独立,她们从来不是“小鸟依人”的类型,而是独立的,强大的与男性对立的个体----对他们而言独立是很重要的品质。一个人如果事事独立,内心强大,对想要的生活非常清楚,他/她就不会尽力找依靠。' O$ o6 P: @- \. ~3 A$ _, o$ v

# O1 k) G6 i( K* C
! Q4 ~5 b9 ~8 I7 R0 ?5 |: _# _" l& y9 J% A# C' p+ P4 \
2) 美国人没有按时结婚的观念,他们不被要求过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生活。美国是绝对崇尚个人自由、个性自由的国家(在笔者看来甚至有些过火)。男的过了三十岁, 女的过了二十七八还没有结婚的人也从来不着急, 美国人四十多岁结婚的也常见的很,我接触到一些客户都50、60了还是未婚,也没有见他们着急!父母还是挺希望他们能安顿下来的,但是也没有我们中国父母的着急。周围的人也不为他们担心,更不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再来点为何还不结婚的猜测。甚至好些人到老没有找到中意的人, 他们就选择独身。
/ A$ m1 e% t8 \" `( e5 `* T" |5 M% H% D
" _+ g: S6 Z; e' [1 L3 H! o$ g; Q" H' C  J: Y9 }6 ]+ `# o# d/ y
, t6 f0 v5 D3 T' z$ _- d0 E
3)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恋爱或婚姻伴侣的选择上,他们更重视价值观的趋同,性格是否适合、爱好是否相似,而不是外在的身高,相貌,年龄。西方人的征婚广告多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性格, 对对方的年龄要求通常是比自己大小五岁皆可,对方是否有小孩也不重要。他们喜欢的女性是有内容的, 知识面广的,有趣的,而国内的男士(除了20多岁的男孩子)大都喜欢年轻的、漂亮的,在国内时就听过一个名言----四五十岁的成功男士的理想就是先离婚,再找个和女儿年龄差不多的! & [0 z# u+ ]  _2 k

* I) E; Z8 j2 x, I9 ^3 `6 }: m9 U# L1 w9 z8 H. S# H) w0 A
( t7 A# T1 E9 |5 K/ E
4)在美国,无论是在婚姻市场还是就业市场,成熟的女性更被欣赏。昨天早上我们开晨会, 经理给我们读了一些美国银行新州市场上的客户投诉,其中有个客户居然抱怨一个网点的员工太年轻,他说那些人看上去都不到30岁,包括经理(其实有些员工已经超过30),太不职业,怎么能信任他们!对比国内,很多公司,甚至包括政府都更倾向于招收35岁以下的,如果是服务行业,或者是要和公众打交道的行业,通常还要求25以下,最大的也不能超过30岁。美国的公司却更倾向于招收35岁以上的,成熟,阅历广的,因此在美国常看到中老年的新闻媒体主播人员,年纪偏大、长相普通的广告“明星”,连空姐也是一大把年纪。 : V0 d% x2 p, a( }+ m

4 j4 R! F! Z1 e. T9 B! L" K5 R
+ r: c# B5 U2 h. x: y
& w4 ^+ G! K+ H" a笔者曾经和一个海外华人男同胞热烈讨论过咱们男同胞和老外对比的优劣,我的观点是咱们男同胞有多优点,可是很大的一个缺点是他们大都有“少女”情结(且非常重视相貌),40岁的成功男士(或者只是工作好点的)如果再婚,大多数会希望找30岁以下的。笔者有个离婚的女性朋友才35岁,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可是上不少交友网站去看,40岁以及40好几的看上去条件稍微不错的男士,人家都注明了要30岁以下的,即使看到对方和她志趣爱好相似,她也没有给对方发信的勇气!不少男士甚至以娶到年轻女子为骄傲,带着她们四处炫耀,其它人呢则羡慕不已。 4 ]! W; x- U1 g, H; V6 B8 p5 U9 g

" P* Y2 S6 F  `2 B
1 C2 I5 l2 r" A4 ^! [3 ~+ L( p: H2 F
而西方的男士更欣赏成熟的,独立的“熟女”。和国内带着孩子的女性非常难找到结婚对象相比,在美国,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积极地生活的女性反而非常更受他们的尊重和爱慕。我的两个美国女同事(一个33,一个43岁)都是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后来都嫁给了他们的从来没有结过婚的第二任丈夫。 0 Q6 `) j: w. m. n. u

$ B0 P( V7 A( G7 l3 Q2 n* e- d( H' a3 [* N2 |
, I  o" C& M" C  B! b& n
另外一个例子是,奥巴马的夫人在美国和整个欧洲和非洲都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和欣赏,但是在中国,少有男性欣赏她,笔者看见一篇文章分析为何米歇尔在中国热不起来的原因,其分析真是很透彻:该文章说其原因是中国的绝大多数男性还不懂得欣赏成熟、能干、内心强大的女性,在他们眼里,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才是男人们喜欢和追逐的对象。
& e6 G; p. r9 J9 ^, E__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11-2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