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53 编辑 / C0 R! r& B! [- p! k6 D- q
! K0 P6 T* z) l" l0 jぢぢぢ$ k$ }- f' Y. w
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中,吸引了全球目光。对此,不少中国人读者对瑞典人投以赞许的目的。而莫言在领奖演讲中,也大夸设奖人诺贝尔的伟大。其实诺氏生前干的也并非都是值得称赞的事情,有的甚至很丑陋。而瑞典人虽然没有参加八国联军,却以资助民间人士探险的形式,同样盗走了许多中国文物。 清末,出现了一股西方人以探险为名到中国西部盗宝的风潮,一大批中国古迹古墓被盗掘,大量中国珍贵文物被盗走。其中就有瑞典人的影子。现在被西方人誉为探险英雄的斯文·赫定,便是瑞典人,他与英国人斯坦因一样盗宝最多。那些宝物,至今仍藏瑞典的博物馆里。赫定能屡屡在中国盗宝成功,便是瑞典国家和瑞典人的支持,而最初的资金,就是诺贝尔从背后提供的。 : R2 L$ `5 b) f
( @; _6 C% [) X
我在《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中,提及了此事。
/ [* G: [& h2 r/ ]) {
' d: {8 N) @( p9 \. N4 u5 W8 U! ` 有学者称,瑞典人斯文·赫定是欧洲最后一位古典主义探险家。其实,斯文·赫定一点也不古典,甚至敢乱来。斯文·赫定的探险生涯,首先是从盗墓开始的,令人吃惊。 ) v: n/ O, p$ g
' y1 J7 v0 W* D3 c& }. X 1889年(光绪十五年),在波斯(今伊朗境内),斯文·赫定刚开始中亚之旅,便有了一次恐怖的盗墓活动。他从当地拜火教徒的墓地里,盗割了三颗头颅。此事记录在其自己写的《我的探险生涯》一书中,否则外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0 R: `9 c j9 j8 {
+ b) \) c; [: v* X1 D2 d$ S U
斯文·赫定为什么想到去波斯墓地?原来他在离开斯德哥尔摩之前,瑞典当地一位著名的医学和人类学教授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希望他想方设法搞到一些拜火教徒的头盖骨。 # M j. m( z* U( h4 w
, @5 o+ ~9 c8 \6 w% q 斯文·赫定盗墓发生在这年的6月中旬,正是当地气温最热的时候,大酷暑天。他叫上一位当地名叫希博内特的沙特医生,摸到德黑兰东南方一片被称作“安宁之塔”的拜火教徒墓地,里面葬的都是帕西人。 ; r, X& F m% n$ \
盗墓是很龌龊的行为,而盗尸不只龌龊,还危险,被发现后麻烦就大了,搞不好会被打死。所以,斯文·赫定选择了一个不会被人发现的机会:他趁当地人午后都呆在家里避暑的空档,带上工具,请车夫带到了墓地。 . p+ R4 r: ?+ U5 K3 C! [ Z
+ Y+ ~' h5 O* i8 ]- S: f
斯文·赫定带了什么工具呢,可不像中国盗墓贼那般必带洛阳铲,他带了一个马褡裢,就是一种布袋子。还买了两个人头大小的西瓜装在袋子里,这样盗得人头后装进去,车夫也不会怀疑。 & H/ R: q ]; n' a$ d4 V
9 l, y$ t1 ]3 `; w 行盗时,他从一个农民家里借了一副梯子,爬进了高墙圈起来的墓地,同伴希博内特则骑在墙头上给他望风。具体过程,斯文·赫定在自述中写得特详细——
& K4 b. g |% Q* m7 l
$ N& m' S( E# v. Z) I& W8 } “我沿着水泥台阶下到呈圆碗形的墓地中。共有六十一个敞开的浅墓穴,其中十来个盛着骨架和不同程度腐烂的尸体。风雨侵蚀的白骨沿着墙根堆积在一起。我慎重考虑了一下,选中了三具成年男子的尸体。最新鲜的那具尸体才来了没几天,不过上面柔软的部分——肌肉和内脏——早已被猛禽撕掉吞食了。两只眼睛被啄了出来,但脸上其他部分还在,已经风干,硬得像羊皮纸一样。我割下死者的头,里面流出脑浆来。我摇晃着头颅,把脑浆控干净。对第二颗人头我也如法炮制。第三颗人头在太阳底下放得太久,脑浆已经晒干了……” . |4 e/ z9 [' F0 p, J I S# c) h
2 U1 J% v$ q/ \0 ^8 X
这段文字后,令人恶心。但斯文·赫定下面做了一件更恶心的事情:人头盗出后,他并没有马上带回瑞典,而是继续在当地游玩。他把人头埋到地下,想将上面留存的肌肉腐烂掉。但一个月后挖出来,发现上面还有腐肉,便放在牛奶里煮,“直煮得它们如同象牙一般又白又干净”。
' u8 [" L" W1 A* ] X
8 r8 {5 x" H2 ~) P6 r) m: U5 _ 这些头骨,后来陈列在斯德哥尔摩的头盖骨博物馆里。
0 b1 y& l: h6 ]+ |$ m) A
4 K: b% o9 e1 D' P3 w, z% s 斯文·赫定出生于一个半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一生中曾有五次中亚探险经历。
( \! r/ v# f) Y; u" _ P! r" g0 D: f/ a
2 q7 ]: p+ ^' [) \( E 最早的一次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3年(光绪十九年),斯文·赫定开始第二次中国探险,再次到达喀什,去了塔里木和罗布泊,盗掘了很多中国文物。后来还公开把文物带到北京,之后经俄罗斯运回瑞典。
7 V. ]/ [/ f e2 D
& x& } @! e6 P. u0 U u 1899年(光绪十六年),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及著名的“诺贝尔奖”创立者诺贝尔的资助下,再次来到新疆,这次是在瑞典国王的亲自过问下,方成行的。 % `) P$ L, e4 G
! `" S. E9 I" x5 i" A 而赫定与诺贝尔发生关系,缘于他1885年尚在读大学时的一份家教,他是有人推荐他去俄罗斯内陆的巴库,为一个瑞典家庭的孩子做家教,这个瑞典家庭的男主人是诺贝尔在中亚地区开采石油基地的工程师。虽然家教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赫定却遇到了可以在人生信念上和经济上给巨大支持的人生贵人诺贝尔。 2 o/ l/ W1 X, |! x) J: ]) F4 \; ^
. g6 f$ ~' c: y
次年的3月28日,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著名的楼兰古城被发现了。
# B' f' C4 h. C: L/ h
# b7 t4 Q" Y$ i, J0 d- T 当时,受雇随行的维吾尔族向导、罗布人奥尔得克,因铁铲丢了,他返回去寻找。很糟糕,途中遇到狂风,迷向了,他来到一个地方,这里有泥塔,还有房屋遗址,一些雕刻精美的木板半埋在沙中,但就是没有人。
3 d* x, T& f/ @) d# t# g- [; C8 \$ a! F* p0 L y9 W
奥尔得克返回驻地后,把迷途中所见告诉了斯文·赫定,敏感的斯文·赫定立即叫奥尔得克再去一趟,把木板拿回来。当奥尔得克取回二块雕花木板后,斯文·赫定惊喜不已。190l年(光绪二十七年)3月3日,斯文·赫定等又返回奥尔得克发现的这个地方。 4 y# `4 s; T$ Z8 I( p2 n# t7 `
5 P+ X, O/ m/ }" u% ?9 P
经过7天紧张的盗掘,斯文·赫定盗得了一批汉文文书和简牍,其中木简共121枚。此外,还有大批古钱币以及丝毛织品、陶器等。这些全部被装箱,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偷运回瑞典,现藏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珍贵的“近代文献三大发现”之一 ——中国古简牍,就这样流失了许多,中国学者要想研究,还得去瑞典抄。 6 ?* r7 i9 m# g7 b. q
: }% m" j; T1 W0 n; C; P 斯文·赫定不谙汉文,回国后将简牍文书资料委托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整理考释。希姆莱从中意外考释出了“楼兰”一名,从此被废弃十几个世纪之久、迷一般的楼兰古城终被确定了。斯文·赫定因此次发现,蜚声学术界,成了当时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
9 L4 B2 p. C- Y1 Y0 B& N 其实,楼兰并不能算斯文·赫定发现的,功劳应该记在奥尔得克身上,是中国人发现了楼兰,斯文·赫定只是得了便宜!但在当时,国际上没有人知道奥尔得克,“斯文·赫定首先发现楼兰”一说,便成了国际共识。 5 M4 m" g) P/ C% s( |$ Q7 z
6 `* O8 \, U1 L$ R$ v" j 奥尔得克是位了不起的罗布人,活了一百多岁。三十多年后,又是他帮助斯文·赫定和贝格曼,发现了以出土千年古尸而闻名中外的“小河墓地”。 : N. x! V% A( u3 J3 s: n% a4 \
…………
# ? J6 ^+ y) M2 x6 t9 j) r: G6 O' c; K5 h( k+ u8 C
最后想交代的是,赫定虽然盗走了很多中国宝物,但在中国人缘却不借,也是热心肠。1930年代,赫定与民国著名语言学者、文学家刘半农相见恨晚,俩人谈起诺奖话题时,刘半农将鲁迅推荐给了赫定,赫定也满口答应推荐鲁迅参评诺贝尔文学奖,但最后没了下文……赫定当时是完全有资格和条件推荐的。 4 D$ S4 s2 i7 A$ I( y
6 C0 v" T6 j6 h4 }
所以说,瑞典人有时做事也不靠谱,从他们之前评出的几位华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 B. Q5 w) p, ?/ t" h$ t& o: Y- c/ z5 X; ?% s; n% Z# U
/ n: _+ \/ T; ], B
ぢぢ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