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原标题:1位老兵与13位烈士:生死守望40年) 新华社长春4月4日电 题:1位老兵13位烈士:生死守望40年
- [6 O" ?( j( ~8 V @新华社记者 邵美琦、林宏
' p' K1 l' i4 I1 Z9 b! y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亲人、缅怀英烈的神圣节日,而对于65岁的退伍老兵刘国信来说,每一天都是肃穆的清明节。
! q! r- F! O7 p. a) D5 s在吉林省东北部的珲春市大荒沟,这位老兵40年来一直守护着一座安葬了13位抗日英烈的墓园。
* L0 B' v/ C' v. B' N% a清晨5点,刘国信就从家赶往十几公里之外、位于茫茫森林中的墓园。墓园里,13米高的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永垂不朽”的红色碑文十分醒目。刘国信站在碑前,静静地凝视一会儿,才开始巡护墓园。
5 C" i* {7 X( j* A! y2 f- v5 K' H墓园干净整洁。刘国信用手中的藤条扫把,仔细地把每一根枯枝、每一片落叶都清理干净。“这样的扫把,一年我就得用坏十几把。”
5 i# Q# J9 Y. `1 Y寂静的山里,刘国信像讲述自己亲人的故事一样,讲述13位抗日英雄壮烈牺牲的故事。1931年之后,日寇侵占中国东北,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1938年8月18日,当地抗日游击队在参加一场战斗后返回密林深处的大荒沟休整,因叛徒告密,日军夜晚偷袭,13位队员在战斗中牺牲。英雄的遗体被就地掩埋,合葬在此……
% q C/ [+ Q3 D8 i& a8 E8 i' z刘国信一边讲着,一边用毛巾蘸着清水细细擦拭着一块块墓碑,一边轻声念着刻写在上面的名字:朴振兴、吴彬、金龙学……1 u% a5 W% Y; T9 y& q0 I
最后一块墓碑很特殊,上面写着“郎某某”。“这个战士还不到20岁就牺牲了,只知道他的姓,不知道他的名。” 刘国信一边轻轻擦拭,一边感叹不已,“岁月无风,英雄无名,却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英雄。”9 r$ L) ^9 `- I0 _ o9 C
刘国信是土生土长的大荒沟人,从小就知道13位抗日烈士的故事。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他19岁参军,先后参加了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抗震救灾。“这两次经历,让我更理解生命的意义。”刘国信说。/ S' a: A2 _& }6 Q& U9 h0 ?- o
1977年,刘国信退伍回乡后,很快来到安葬这13位烈士的墓园瞻仰。看到这些烈士躺在他们用生命保卫的这片土地上,他当时心情激动:“那一刻,我被他们深深感动,我更加理解13位年轻英雄当年的选择和付出、流血和牺牲。”
. e; j( _3 g9 j! T* C* W7 w: I; b从那年起,他每个清明节都会来扫墓;再后来,他每天都来这里巡查,春天种花,夏天除草,秋天扫叶,冬天清雪。& W) _2 v4 e, \" {( L
“我见不得陵园里有杂草,见不得陵园荒废。如果那样,我会心疼!”这位老兵说。5 J [# Z; ~0 w8 r/ u. F, z- M
每一天,他都守护在这里,陪伴着这些英雄。“40年来,我从来没感觉到孤独,我想他们也不会孤独,因为我和英雄们的心在一起。”刘国信说。
( m/ p! Q* c$ D9 C* }从前,周围的人们对刘国信的行为不理解;现在,人们为他守护英雄的行为而自豪。他的老伴崔爱凤一有空,就会跟着他去墓园巡护、清扫。
2 Y# }: B5 @/ O# o2004年起,当地政府在大荒沟修复了十几个抗战遗址,建起了红色展览馆,刘国信也兼职当讲解员。他请教专家,查找资料,每年为上万观众讲包括13位烈士在内的抗日英雄的事迹。8 v1 l6 r3 n6 X
“只要我的身体还能动,我就会把这个烈士墓园一直守下去。”他说。 R9 J( b9 P0 J3 h
40年前种下的红松高逾10米,生机勃发。" k( |( C: @% x1 Z1 C0 f2 y; e- A0 i c
一天的巡护结束,离开墓园之前,刘国信伫立在墓碑前,轻声地说着什么,好久,好久。7 w B& b/ r, f9 @" s& d. w9 X2 S( Q
) P- C4 z9 Q8 C" i$ R; a
; R U f5 s+ C9 V'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