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7|回复: 0

徜徉在多伦多的图书馆:方便又享受

[复制链接]

541

主题

143

回帖

1

精华

论坛元老

积分
7058
威望
55
金钱
1508
注册时间
2010-1-18
发表于 2010-8-1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金房地产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54 编辑 - n9 _3 y" Q6 |
4 ?, j  {/ S* {; n
: h5 n2 I8 P2 ]8 {  C1 r
移民及留学来加拿大的中国人,几乎都是知识分子阶层,想必除了追求在北美的新异物质生活以外,对于贻养天性的精神陶冶也不乏企求。定居到了大多伦多地区的一族便得天独厚了,因为至少遍布全市各个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恰好可以满足了这一需求的大部分。
  }2 \( T+ g, t9 @0 ?; y$ d% N
8 ]6 {; I0 j% V4 |笔者在抵埠后不久,尽快地就去附近的图书馆办理了借书卡,其手续就跟以前我旅居英国、美国时所申办的一样简单,看来这西方的规则都相差不太多。你只要出具一个带有本人照片的居民证明,和一封表明你目前住址的信件即可,当场就能免费拿卡,立马可以使用。4 h& t% m: P7 \! l/ J- |# k2 l

  q) f$ o# w0 s# O7 ~借书卡一次可以借阅多达50本之巨的书刊等,好不痛快。借期一般为三个礼拜,CD与DVD等是一周,到期时若是无人挨号等着阅览此书、带,你还可以续延同样长的时段,并且允许再重复一次。而且一卡在手,走遍全市各分支馆“通吃”无阻。
# H8 t. s" @; [+ _2 ~# n$ b
5 U# y5 ]4 o' N$ w就算是外来访客、暂住人士,没有图书卡者,入内尽兴浏览图书也毫无问题,所有的书架都是开放式的,琳琅满目,任你尽挑尽拣,只是不能借回家去而已。
- S6 c7 t" w: P* y- F
/ {# q! n% m7 x- i2 _图书好借也好还,可以放给市内的任意一间分支归还,由他们内部自行调节发配回原处。即使去还书的时候错过了工作时间,馆门口的贮书箱也可供你应急使用,径直把书投进去即可,次日管理员会收集整理的。在柜台上所还的图书,都是先被扫描一下,看后面是否有人已经预订;若有,就夹上注明着该馆代号的字条,置于转运箱内,待汽车来拉走、流通。后者则是图书馆系统自己拥有的厢车,根据读者们预订的书单,每天穿梭于市区内各分支之间传送相关书刊,效率极高。( L' y) q8 ?* p/ a
& u: u& d" @4 h. T# ]
假如书逾期未还,便要面临罚款,儿童卡每天一角钱,成人卡是三毛钱,按日子累计缴纳。若是不慎遗失了,就得赔偿书价,不过交款的收据最好先不要扔掉,因为若是后来失而复得了或在家中重见天日,都可以凭之拿回赔金来。
/ p# V; I! e2 T/ b
3 f" U$ j( P( S* [/ I
  I+ K  }7 ~% p/ h
; j0 W- B2 G6 u' \3 {大多市现在有近百间分支图书馆,在城市地图上被专门标示出来,供居民们就近选择,有一些就设立在购物中心里面,让人在购物时便可以顺便造访借阅,甚至暂时歇脚。8 ~- Z! ~1 @8 L# N
$ `9 z1 P9 A& n! X! \. s, D
由于馆内设立联网预订系统,读者不必躬亲遍走各处,只要找到就近的任何一个分馆便可,通过电脑将所要看的书盘等登记预订,届时便会送货至距你府上最近的那间馆,同时会有自动电话拨打到家中,通知你在一周之内去取,极其便利。预订后等待到手的时间长短,依其抢手的程度而异,或几天,或几个月不等,馆藏网页上会有一个排行榜进度表来显示目前你所在的次序。! o0 r3 N( p1 `
- h- A7 x/ d8 L/ U
每间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并不尽相同,均考虑到方便大众,而且是很具弹性的时刻表,有的日子会开到晚上九点钟,甚至星期日也都开放半天。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是和蔼可亲,有问必答,时常亲自帮着你到处找书、查材料,真叫刚到这里的我每每受宠若惊。, h& b8 z+ X( i

+ g; q" d: L5 \) m0 K) r0 P; d因此辗转游学过欧美之人,备感西方社会在这一方面的“软硬兼施”极佳建树,理解了为什么说一个国家的兴旺发展程度,跟它的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发达与否密切关联,拥有的图书馆越多,借、买、看书的民众越多,其社会的文明“含金量”就越高。
- M7 {- e, Z! ?4 T( Q7 f; q2 p% h! Z) g, B7 `2 Z9 J
也是拜自由职业之天赐,本人有些闲暇时间,时常去图书馆,特别是又住在市中心,各个分支馆密布,均在步行范围之内,可谓随心所去。图书馆内窗明几亮,清凉松快,赏心悦目,徜徉在书丛图圃里,自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况且每次都有意外的斩获。最为常去的就是位于College和Spadina街交界处的那间名为Lillian H. Smith图书馆,它算是区一级的大馆,藏书颇多,电子设施亦全,往往一头扎进去就忘了钟点,东看看西瞧瞧,令人流连忘返。; ~( O$ u$ [6 M; ~

% x3 V0 Q; f, t但是规模最大的馆楼,当属多伦多中心图书馆了,或者称作参考书图书馆(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它地处央街和布鲁尔街交汇点,交通十分方便,也是总部的所在地。这儿的环境更是清雅舒适,电脑、音训设备愈加齐全,着实是个学习、灵修的幽静之处。只是里面的书刊等多不能外借,只能阅读于其内,包括不少中文报章、影音资料等。4 x( L! e  z; r( s  n
0 Y7 m  X6 ^% B1 k
在这里读简介也教人得知,多伦多的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884年,现有99间分馆,藏书1100万册,是加拿大最大、全世界第二繁忙的公立图书馆系统,(以使用人数计算,香港名列第一。)去年平均接待读者1750万人次,借出流通的书籍约3100万册次,名列国际前茅,也是我未曾想到的。
& ?+ U6 r! ]4 x0 d/ i' w: `" B
8 _1 Z# E; e- X4 ^而星罗棋布于大多市各个居民区内的众多分馆,每间除了有多种语言的各种书籍外,还有不少的音像制品,也包括各种协助新移民安家立业、语言学习、上岗培训等信息材料,帮助登陆者克服语言难关、寻找工作的工作坊等。再就是经常举办针对儿童的活动,像义工讲故事、放映免费电影、教手工叠纸、设计书签比赛,暑期还有些夏令读书活动等,内容丰富多彩。
9 `- a& N8 ^) ^, c4 f0 d5 c/ n
; q3 u3 |8 p+ ^, f) m( f. r多数分馆内都建有微型剧场,可以放映电影、魔术表演、搞讲座、开会等,以服务于社区。还均辟有少儿专区,内部的一切设计都适于小童,包括图书、儿歌、电脑游戏、影像带等,很叫孩子们留恋。全职妈妈们每天带着幼儿在图书馆消磨时间,司空见惯,大人读成人的,小孩看儿童的,两不耽误,且室内冬暖夏凉,有可饮用的喷水机,实在是个老少咸宜的不错去处。' H8 l6 F0 w2 R- t$ ?
* _" M. Y  k. S# p
更棒的是,所有馆内皆安装有多架台式电脑和无线上网服务,供人们免费使用。有的分馆尚提供电脑和网络技术训练课程等。利用这些公共电脑上网搜索,对于刚登陆尚未买电脑的新移民来说,乃一大幸事,但每人每次限制一定的时间。打印和复印机也都具备,不过要自己付费使用。
/ ^6 k( A1 |- T( k& i+ ~. t/ Z; f
/ V, x/ n$ J2 m0 R, j你若是携带私人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电话,就可以在馆内使用无线上网设施,悠然自得。当然,这些免费的背后,皆是国民所纳之税拨的款项在支撑着的,再就是些大企业、慈善机构与个人的捐赠等。
& u6 d" {- U! P9 U% o
$ g( e$ p4 X, C9 K+ F( R1 o多伦多的图书馆内藏种类繁多,你可以任意选择。特别是网页上功能齐全,订书、延续等坐在家里也可进行,随时查阅逾期或者等候的排期顺序等信息。近来又加添了中文系统,可以输入中文来查阅馆藏、调阅等事宜。可见当地政府考虑到人多势众的华裔文化需要所作的便民服务,所以如果你住在多伦多,千万别忘了顺势尽情地使用图书馆呦。
# V! `* O& C# v5 K0 J. z/ z6 X1 h  k- v* O5 x# ~4 d. G- E
其实所有“半路出家”的移民来此,都很难全盘西化,依旧忘怀不了自己的母语。大多地区图书馆的各个分支,就依据所辖社区内居民的族裔分布特点,专门设有相应的外国语读物部,例如唐人街附近的分馆,有很大的中文部,备有汉语书报、影音制品;在小意大利区的分馆就有意语资料、韩国城的分馆就是朝鲜语读物,等等,既消解了各个移民部落的乡愁,又充分体现了联邦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一举两得,为人们所称道,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多伦多为何经常被联合国评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其个中原因大概也不排除这一条吧。
2 K8 g7 t9 g8 v& W! D, v  K6 H$ D" J' |( t. p; o$ }. v
对于华人来说,去到不少的分支馆内,都会发现有中文的馆藏目录和不时更新、才上架的各种华文图书资料,全部使用大陆的汉语拼音为基础进行检索,华人聚居区的分馆内还有华裔工作人员的身影。你不难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新登陆的淘金者们忙着借阅英语、借洋码子类的看,而安定下来、衣食无缺的老移民则借些中文的东西消遣,这种交叉循环也蛮有意思的。+ W1 z& V0 q- |  K4 \9 O1 x

* c" |2 f; e/ x8 i. O$ o' j: b/ f前面所提及的那个区级图书馆,存有大量的中、港、台、星的华语电影、电视剧、歌片和书刊,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任君挑选。其中有不少往昔可能曾是国内或岛内的“禁品”,现在信手拈来读之,大饱眼福,兼听则明、开阔视野,所以不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从台湾来的,面对如此丰富的精神食粮,起初都免不了恶补一番。且不断的有新货涌现,争着先睹为快,这便是为何许多人喜欢常常光顾它的缘故,那一捿阅览区也常常满座,老年常客为多,坐看当天的本地中文日报,以及一些国内杂志现刊,打发光阴,不觉也成了认识新朋友、聊天的地方。5 y( ^+ I, j1 E" s) B

6 e( H( b' F/ j+ e3 Y

实在是难以想象得出新的出版纪元的全景概况、新一代的图书馆的轮廓尊容。但至少到了那时,眼下的这些馆型,似乎就成了贮藏历史文献与原物见证的半“博物馆”性质的了。
8 {  h8 ]) i8 R9 j


9 t+ B) r, V5 S* J)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5-18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