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小D过3岁了,尽管以前公号写了不少她小时候的心得,但最近总能收到很多宝妈们“撒娇加抱怨”,说我忽视小月龄宝宝了,说恨不得自己孩子可以和小D一样大。
% p% B" ]9 u* K, V6 Y/ `2 e' k 其实真没有,只不过我自己也是个全职带孩子的妈妈,做妈妈的都应该知道,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孩子的当下,而我公号写的所有文章都是自己实践经验,所以随着小D长大的确写的内容也就跟着长大了。
" I8 P% I; f/ ]" P' \; u, d2 N/ p- z 家有1岁半以前孩子的父母们,可以进入公号点击下方的“历史文章”,那边都是当年的心得整理,而且说实话,我家女儿难养,所以几乎大部分问题都经历过也都写过了。3 O4 }+ ]* z' H- e5 e8 @1 p& u
尽管如此,作为很容易受控制的公号博主(吐舌头),我今天就写一篇从新生儿就适用的文章。球,一定是每个家庭都有的玩具,但我没专门写过。今天就想整理一下,我自己觉得哪三类球是最适合孩子发展的。% z1 d* `$ X9 J$ ]* c2 a
第一种球:触感球
, d. F9 Q# |4 \ 这类球的表面会有一根一根的刺,从孩子出生就建议购入,它是很好的触觉开发的工具。6个月之前的小宝宝,我们拿着这样的球在孩子的四肢滚动,就是非常好的良性触觉刺激。这个阶段的宝宝手掌还不能完全打开,这时拿着这个球放在宝宝的手掌里滚动,也能刺激手掌打开,为今后精细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7 r5 w, S/ k I' Z# [7 [9 B& Q2 V
3 t5 J9 u$ t! ?# h/ `2 X, `$ T 等到孩子接近1岁左右,开始进入细节敏感期时,可以把橡皮筋缠绕在这些球上,给孩子抠。这个特别简单的游戏却非常容易让孩子喜欢,锻炼了孩子的手指抓握这些精细运动,也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 l y# O7 t- }2 ?' ~. Q
下图是我示范的“抠”,这种大拇指和食指对握是9~12个月精细运动的发展里程碑,特别重要,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一开始记得把皮筋放在球的刺上,而不要放在刺与刺之间的缝隙内,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成功率。" _- [ F- [ ]
. n/ v% x c# h/ k9 z2 X+ D
等孩子到了18个月左右,就可以把这些球作为画画的工具,这是小D所在的托儿所使用的一个项目。就是找一个纸盒,里面放上一张白纸,也可以不放。然后让这些球沾上颜料,放在纸盒里,要求孩子双手端着纸盒,通过手臂的摆动来作画。画画的启蒙作用就不说了,这样的双手端着纸盒也是在锻炼手臂力量,肩膀的稳定性对于今后写字太重要了。+ \+ x6 C# ]5 {3 n2 F

1 a' c+ h# ~, H2 } 第二种球:普通塑胶小球
* w: e9 A+ Z5 ]! |% } 这类球就是大家在一些游乐场的球池可以见到的球,直径大概是4~10厘米左右。这类球对于小宝宝来说是最好的抓握工具,而抓握是精细运动发展的基础。一开始只要提供很多这类球和一个容器,让孩子丢进去倒出来,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很好的运动和认知开发。孩子通过这样的不断尝试练习,不仅练习了抓握,还了解了“里面外面”的概念。- z" B/ D" {8 b: m8 R
下图的容器是喝完的牛奶瓶,因为有把手比较容易让孩子抓握。细心的妈妈可以看到,瓶子的边缘放了一张绿色的粘纸,这是上面这个游戏的进一步扩展。我会提供小D好多个这样的瓶子,上面都有不同颜色的粘纸,然后就要求小D根据颜色让不同的球找到自己的家,顺便就巩固了配对和颜色的认知。这个扩展游戏可以从孩子接近2岁左右开始玩。0 n, {1 o9 y$ w! o0 `5 Z$ B

! i2 O3 d% e$ u) K2 Z* v 而一般孩子到了1岁左右,普遍喜欢扔东西。这其实并不是孩子不乖了,而是他们发展需要,这个阶段恰好是孩子在探索手臂力量和尝试了解“重力”概念的阶段。与其不断“教育批评”,不如好好利用这些球来帮助孩子发展。8 n3 J5 p6 m. b6 b# c8 e, ~
“看谁扔的远”,是最基本的扔球游戏,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游戏,向前抛球的过程是最好的锻炼手臂力量的机会。而去捡回球的过程,又是在锻炼孩子的追视,要求孩子眼睛追寻球的轨迹找回球。6 g$ M T3 N7 h8 x! J4 S2 {
如果你家孩子一开始只会往下松手不会往前扔,这里分享一个小贴士,我教小D的“打电话扔球”,就是把球举起放在耳朵边(像打电话那样说声“喂”),然后扔出。这个小小的提示就让小D很快掌握了向前扔需要把手举过肩膀的要领,她现在的扔球口令就是“喂~扔球”^_^. U' s& {6 k- q" W
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就可以自由发挥了,比如根据颜色扔球,不仅在锻炼颜色认知,也是在锻炼瞄准的准确性。' @- V+ b5 ~9 I: ] U

$ H2 S7 h% G4 @7 @' ~( H( j 如果你家这类球足够多的话,可以将这些球放在地上,上面铺上毯子,让孩子在球上面爬行、行走或者翻滚,这又是一个特别好的刺激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会得到锻炼,也会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这对今后走路奔跑都有很好的益处。这和去游乐场玩海洋球的效果类似。& c5 ?, m, b6 b$ o+ K- R

, B# w4 T4 v( W6 u* S- }7 L 第三种球:瑜伽球. A" B& \; B( c! ~. c% A7 J' c
这个是充气类的大球,直径一般在25厘米以上,基本上就是我们成人使用的瑜伽球。这类球足够大,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是很好的玩躲猫猫游戏的道具。
' N$ N+ U7 z% f 躲猫猫是帮助孩子理解“事物永久存在性”这个概念最简单有效的游戏。刚刚出生的宝宝会认为,只要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就是消失了,直到6个月左右他们才开始慢慢明白,即使自己看不到了,事物还是存在的。1 n: ]' u+ E1 u1 Z% c [1 {7 z
但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开始出现了焦虑,父母一离开就开始哭嚷,希望父母回来。这时,通过这样的躲猫猫游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份焦虑。( Y; k6 a) C# {, ~9 t, \2 ^
0 [6 h0 n: a! J+ Y
等到孩子会独坐会爬后,可以让孩子推球,或者父母推球让孩子接住。有些孩子大了以后很害怕接球(比如我,看到球过来第一反应就是抱头),这其实就是小时候没有锻炼视觉的判断能力,无法很好地判断球的速度。而这个推球游戏就是最基本的视觉锻炼,对眼睛的远近对焦有帮助。0 j7 b$ e& f& x" s# }: V5 l
当孩子可以独坐了,还可以扶着孩子坐在大球上上下跳跃抖动,或者向四周摇晃,这又是很好的平衡能力和感统协调的锻炼。如果父母可以边晃动球,边有节奏地唱一些童谣,这又能有助于孩子的韵律感的培养。
% Q! ~! |. m, Y1 }/ G8 r* U 等到孩子2岁以后,如果父母自己有一些运动瑜伽基础的,就完全可以和孩子开展一些亲子瑜伽了,这都是非常好的运动锻炼和促进亲子关系的手段。 z+ V# B7 I% Y; F
! v2 Y( J1 a+ o. Z8 O
2 q& G/ a) c5 r/ j* ~( A S 我是一个坚信“玩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的妈妈,从小D出生至今,买了很多玩具和绘本。随着孩子年纪越大,买的玩具越多,反而越来越明白很多玩具都是“简单即好玩”。赶紧找出家里也许已经积灰的球,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8 p) M$ c0 S8 r1 ^& D7 ]8 `' Y" K 孩子不需要很多很多的玩具,但需要父母很多很多陪伴的时间。最好的玩具永远都是父母愿意蹲下来,愿意慢下来,玩具只是载体而已。4 q) c* e/ |, f- x9 d
0 j; X& b% M( G, Z- h) \
+ k0 p* P( [8 i4 z5 d
6 {* l& E5 s$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