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回复: 0

关注| 沉痛哀悼!两位大师同日辞世,送别功臣!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18-1-1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 e" d8 M6 L2 O+ {( n: {1月9日,两则噩耗传出: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中国气动弹性专业奠基人管德两位大师去世。! q  ]+ @  H9 ]; i/ s/ R
袁承业、管德图片来源:文汇APP、中国工程院网站, s! w& _: O% y* h8 p6 i
袁承业
9 ~+ M6 }) n( J0 W5 P9 w5 {“两弹一星”功臣、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袁承业,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9日晚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94岁。/ |4 v; J; Z4 B: N; A/ V& A
作为“中国萃取剂化学之父”,袁承业穷毕生精力,为中国的核事业和工业发展,全心倾注了智慧和精力。直到九十高龄,依然在为我国战略资源——锂的提取、回收和利用,殚精竭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这是他一生的格言。! ^, C/ m+ v5 \7 G6 I2 Y4 h1 C7 L* D
得不到满分,他就要坚持重考
1 Y+ p* |; E" w9 Y) b袁承业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小越镇。父亲袁开基毕业于金陵大学,是一名有机化学家。为儿子起名“承业”,就是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
9 N# c; d% D6 X  k  b家里都是化学书籍,培养起了袁承业对化学的兴趣。战乱中,他随母亲逃难辗转川、桂、粤等省份,困难时只能摆地摊卖衣物。尽管度日艰难,但父母依然坚持让袁承业接受教育,他先后在七所中学、两个补习班读书。 袁承业在学习上特别争强好胜,考试只要没有得到满分,就要坚持重考。& E! p' [$ _3 E8 I* K5 z; L' L3 S
1948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毕业后,袁承业在上海人民制药一厂任技术员。1951年7月,他作为建国后首批公派留学生,赴莫斯科全苏药物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当时,他一点俄语都不懂,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刚开始学字母。靠着一位苏联老太太每天辅导几个小时俄语,他开始了在苏联的学习和工作,并于1955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
4 ]. F/ M* g; n& K当年10月,袁承业学成回国,在化工部医药工业管理局任副总工程师,1956年9月调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此踏上了有机化学的科研人生路。5 M; m' q' O, z  w8 Z5 U# M
86岁的袁承业院士在研讨会上发言文汇APP 图! t9 m3 C0 ~; \+ U
两弹一星的功臣
' [0 }/ s) e2 \  o9 I袁承业先生是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立足基础、着眼应用,在国家需要和科学探索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2 p0 o' x( [" T" E
1959年,为了“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急切需要,他毅然从已取得良好进展的氨基酸与多肽合成药物研究改行,组建并领导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成功研制P-204、N-235和P-350等萃取剂,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M2 w+ i  A( b; `4 P: X2 Q1 K著名核物理专家钱三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提取铀的萃取剂研究,在当时是对国防建设起关键作用的,没有它,就提不出铀。”( k) k/ e5 q, J7 k& L8 |
袁承业因此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事业”的奖章与奖状,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9年,作为中国科学院40名代表之一,袁承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的接见。
7 K9 a- p6 |  ~( E7 {7 z2 T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后,袁承业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系列新型实用的萃取剂,并得到广泛应用,其中11个品种的萃取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些萃取剂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萃取剂工业的全部。
  n9 t6 z: O% j1 |. U. O# z“很多萃取剂不是我们想出来的,也不是谁要求我们做的。而是生产实践提出这样的需求,我们才用自己的知识加以实现。”数年前,他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时说,稀土元素萃取中,有一个课题是将铌钽分离。由于这个过程不能碰玻璃,可实验室所有瓶瓶罐罐都是玻璃的,他们不得不先把所有玻璃仪器都换成塑料的。后来,由此研制成功的N503,不但成功萃取了铌钽,还为上海污水治理的“废水脱酚”作出了贡献。
3 x8 L1 Y# [7 W: Z$ {! R, W国家的尊严和需求至高无上
3 `+ u- s, h4 A" s6 C7 E8 ^幼年饱经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在袁承业心中,祖国的尊严和国家的需求至高无上。
- O- v2 n- ~; R9 \上世纪80年代,袁承业在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时,曾两次碰到会议主办方挂错国旗,他发现后,立刻向大会主席提出,要求更换成五星红旗。“这样的原则问题,一定是不能含糊的!”
  l0 n# O, u& P' q3 M! O" f" ?- R, U生命不息,为国家发展奉献的心意不竭。即使已到耄耋之年,他仍然倾心关注科技前沿。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院士表示,钍基核能锂同位素分离、青海盐湖锂资源,这些关乎国家战略需求的课题,一直受到袁先生的关注。十几年前,他就提出,要注重锂资源的回收利用,珍惜这一战略资源,果然在今天成为科研和产业的热点。( }7 q) `: L  v# H
中科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胡金波说,自己在承担锂同位素分离项目时,经常请教袁先生,他把自己多年工作积累所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的研究人员。
) X. k' ?, A5 n; Y! c* `! B) }他常对青年科学家说:“没有兴趣是做不好研究的,但个人兴趣必须服从国家的需要。”他以钢铁英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激励年轻人:“作为科学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应该问问自己,我这一辈子为国家做了哪些有用的贡献。”% y( }# u7 x- w$ M' q6 |4 Z
胡金波说,袁先生为这些国家重大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却连名字都坚持不出现在项目书中,如此不计名利、一心为国的精神,为科研后辈在面对社会纷繁芜杂的影响时,升起了一盏指路明灯,“他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X' C1 ?( `( a5 w
管德
1 U! ~3 ^& Y- S1 V: {( D4 |: Z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管德,于1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 G4 s# {. f' m+ T2 w( P6 o2 n% N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avic-2008)% M! o% {6 K" x' ^
1956年8月,112厂(今航空工业沈飞)成立飞机设计室,管德由二机部四局(航空工业局)关键部门调入设计室。完成歼教1飞机的外形确定工作后进入气动组,专攻气动弹性。当时,国内气动弹性专业领域完全空白,管德与徐舜寿用手摇计算机、地面共振试验设备,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保证了歼教1飞机的颤振安全。8 w4 _. l3 w5 g! w7 k* ^8 v, c
1958年后,管德转向超声速歼击机气动问题的研究,同时开始高低速风洞试验研究。那时的技术资料很少,每次经过北京,管德都会去各单位查找资料,然后分门别类摘抄到笔记本上。80年代时,本子已经记录了一寸多厚的资料。
8 f6 g* y9 e6 c  Q  e2 E
高中时期的管德图片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f* Q' {! W1 l# K& Q# {8 b! ]
1961年起,管德先后担任航空工业沈阳所颤振组组长、空气动力室副主任、总体和空气动力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副所长。管德为歼8飞机建立了检查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的阻抗试验设备,对歼8飞机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丰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以及对气动弹性专业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才保证了歼8飞机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 n8 ^% Y; X$ Y" ]3 s( a
1985年,管德任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局局长、部总工程师、部科技委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1985年底调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任副局长(后兼任党委副书记)。随后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在此期间,即使工作再忙,每周一定会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给气动弹性专业的研究生讲课。90年代,管德开始应用芯片传感器研究颤振的主动抑制。
1 C8 n( ^4 w2 E9 @1994年,管德任中国工程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z  ~7 O! s4 D8 I! a2018年1月9日,他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永远离开了我们!
# y; P! z- u: _) M4 i9 F
歼8Ⅱ 图片来源:中国工程院网站' o* ^, i6 T- R5 `% d9 z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核武器,却不知道没有核原料的萃取剂,原子弹就无从谈起!/ Y% _7 F2 |0 Q' V+ O) A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歼击机,却不知道事关飞行安全的气动弹性,没有它,中国的歼击机无法运行!
: c' t# G5 I6 l9 J+ c) l. I# O我们更不了解,袁老、管老这两位行业的奠基人和带头人,这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多少风雨!6 R( D' W! k5 a4 F" O
生前低调内敛,身后百世流芳!
' A* F' z+ Y+ D8 r/ L两位大师,走好!3 R/ h) n" |2 ?& a8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4-11-22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