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6 q- t" D) B6 m$ p9 `花木兰是妇孺皆知、替父从军的传奇女英雄,但其事迹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她的原型是谁,一直也存有争议。而有一位与花木兰事迹相似的传奇女子,是在《魏书》中实实在在有着专门记述的。她姓潘,和花木兰同时代,人称“潘将军”。3 U( R4 G, w* q8 I a. o
O& i/ c, z0 J
潘氏没有花木兰“千里赴戎机”的诸多悲剧色彩。潘氏的丈夫杨大眼是清水氐人,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杨氏一族在十六国时期,曾两建仇池国,打造了一处乱世中的“桃花源”,颇具传奇色彩。杨大眼的祖父是后仇池大秦王杨难当,后仇池被刘宋灭国后,他举家逃往北魏。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魏书》),自小练就一身好功夫。; `9 [1 d# Y5 W" U
/ Y0 J# G* r, F6 e& i& H8 t" S
origin.jpg9 I7 g7 \3 X( h1 t; a
1 z% h6 B; M! D5 Q# j0 X9 Y& f
潘氏“善骑射”,功夫不知是不是杨大眼教的。潘氏长得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个女扮男装的人,要想在军中不被认出来,长相最起码要中性化些。柳叶眉杏核眼,说话甜美圆润,再走个模特步挽个兰花指啥的,你再看不出她是女人,眼神也忒差了。所以,私以为,当年的潘氏,也应该有几分现代“超女”的风采。这样一个女人,又好舞枪弄箭,在性格上应该是爽朗型的。与骑士们赛完马,大家回到营中,潘氏“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魏书》),一点也没有小女人的扭捏,已足以说明其性格上的男性化。将士们称他为“潘将军”,还是很贴切的。
) N' b' p5 y7 @: @
3 G( F. n5 c9 Q5 Y5 d200409.jpg
0 V$ v6 h. }5 n+ m: [9 Y* V/ A' i& k5 X
花木兰的故事是否取材于潘氏,或者有着潘氏的影子,我们无从考证。在小编看来,花木兰应该是众多像潘氏这样的群体女人的一个提炼与升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女人舞刀弄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北朝民歌中,还有一首与《木兰辞》相媲美的《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一个劲马疾风,射箭百发百中的女英雄跃然纸上。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女人骑马射箭,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
( W& A: e" w1 e* r8 ?
! n7 Y, p: i& |8 \703_529491_185095.jpg
1 y/ p6 }3 u" A% g- {' a
+ j. L; ^8 T- j7 I. e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呢?其根源要追溯到十六国时期。那是一个思想冲突、文化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对后世的影响颇深。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人口锐减,造成兵源及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这就在客观上不再允许女人再在后方享清闲,她们也要抛头露面,承担起更多的事情,甚至是去补充兵员。4 w9 d0 Y) ?7 k! W' X
' s- k1 {% ^1 Y L3 i. |
主流意识发生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在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其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着中原。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的主流意识也在发生潜在的变化。比如在男女禁忌上,游牧民族就相对随意些。
6 f2 Y: u$ o2 {; n/ q' r6 p1 N; Y
; O( M# d5 e% d! |5 h( O3 Q总之,在这一时期,女人开始逐步渗透到男权社会,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女权的一大进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