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荷花美人 1944年: Y, }3 v0 [9 X; n) W$ e
4 W1 e: _' H6 R5 Y& u( s% L/ |) @* j# Q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张大千的此幅《荷花美人》虽取材于“越女采莲秋水畔”情景。但在大千先生的笔下,一扫落寞失意的的情绪,船上的佳人婀娜多姿,连荷叶也无不神采飞扬。似乎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清风和飘渺的歌声。
张大千采莲图(局部)/ _% i A% b+ b6 I
2 p3 ~: Z6 W# c' f& H/ a% ?/ U张大千采莲图
; b+ B" r$ V6 S+ y
) o( p' v: v" N; d- }张大千荷花仕女* l5 I% ~6 k6 d( J
5 D) P0 s* R) d$ `( b4 h% ?
张大千荷花仕女2 s& K) l7 t) P& n2 Z
) i0 U5 Q" b! j3 { ~& Y张大千荷花仕女
# [) F. b! e) B4 p/ K- L. j1 ^
; T; I. `8 m! k. p" [张大千荷花仕女(局部)) V! O- E% K5 |
4 v6 q0 e0 W" B ]' ~7 M
张大千荷花美人 1966年
. y( l5 n6 g$ P' {$ Z9 Q8 ` L. u9 N q
张大千 荷花美人(局部)
1949年以后,张大千开始云游世界,先后移居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晚年定居台湾营建“摩耶精舍”。由此绘画视野大开,并注意研究日本浮士绘及西方立体派艺术的技法,所绘仕女笔法生动,极具时代感,给观者似有息息相通、脉脉传情的感觉,创作风格也逐渐从古典向现实转变。
张大千春灯图
+ e& z6 |. E* g5 x4 x0 |! u G; ]" d$ U3 e5 C8 _( v& S
张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 1956年作
题识:十四年(前),岁丙申,三巴摩诘山园初凿五亭湖,觅种荷花未得,想象未来,写此寄意。逡巡未得完成,而目翳亦遂十二年,更无由渲染矣!题此怆然。庚戌七月朔,可以(居)识。爰翁,七十有一。
题跋:补画目难继,栽荷愿未成。长留残幅在,即此见人生。德英夫人雅属。六十五年夏,张群敬题。钤印:张群
张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此《白描仕女》中的美女,脸庞丰腴,双目清澈,小口肥唇,以淡墨匀出脸颊及发式轮廓的结构,用镂刻细密的凤钗与珠饰摇摆作为对比,免除了头重脚轻之虑。窄袖连身丝质长衫裁剪合宜,隐约浮现衫下肢体的阿娜曲线,姿态妩媚撩人,面部表情娴静端庄,一派高雅大方的气质。
张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白描荷叶的叶脉,和衣裙下摆折纹,形成一种平衡的关系,而大千却在裙摆处,再加上淡墨精细描出密集的卷草图案,大量留白的衣衫部分,则又形成线条轻重、疏密的对比关系。仕女歇坐石块上,方折顿挫的淡墨勾斫,更突显出衣纹、荷筋的圆劲,以免喧宾夺主。两朵盛开的荷花,仅于叶间若隐若现,只有两粒小小含苞蓓蕾点缀其上,但仍刻意安排其高度低于画面的主角。由此可窥大千细密经营的匠心,全幅好似用金丝织缕而成,精美至极。
张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根据大千十四年后的题跋,原本还需渲染设色,但是因眼疾发作,而始终未及完成。其实大千之目疾时好时坏,即使眼力稍佳时,也未将此画设色,想来是大千对此白描的线条效果,一定是相当满意,未必非得完色,才算一幅好画。
张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此画同1941年的《仿龙眠三高图》,大约在1943年所摹敦煌《八十四窟西魏释迦像》下方的供养人像等,都属于铁线描一类的线条品质。此画既是目翳前所作,可以算是大千最后的白描作品之一。
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