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画家斯蒂安·西尔万,通过比利时电视台曝光称中国艺术家叶永青长期“抄袭”其作品。图/新京报书评周刊。
画家叶永青被指抄袭事件继续发酵。连日来,有些与其相关的评论家及收藏人士都要求他为涉抄袭道歉。
知名评论家栗宪庭对因“写过叶永青和刘炜展览的序言”而“向艺术界道歉”,呼吁叶永青出来给艺术界和比利时艺术家公开真诚地道个歉,“抄袭是个道德问题,没有艺术上的问题可以谈。”曾购买过叶永青作品的上海知名收藏家刘益谦认为,“希望叶永青能考虑比利时艺术家、收藏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感受,给公众一个道歉。”
目前没有明确界定艺术品抄袭的规则
叶永青被指抄袭的作品在主题、立意和布局方面都和原作高度雷同,国外艺术界规定,相似度达到30%-40%的艺术品就有抄袭之嫌,但在国内,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则来界定艺术品抄袭。
而在无法用明确的规则判定其抄袭的情况下,来自当事人的道歉,也就成了平息此次事件的关键。但是,叶永青在“承认希尔文是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艺术家”之后,就再无回应,更遑论承认抄袭乃至于道歉,这“让所有人都很被动”。
业界要求其道歉,不仅是给比利时艺术家斯蒂安·西尔万一个迟来的公平公正,给艺术家尊严一个安放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对艺术市场秩序的维护。
在此之外,原创艺术家该如何维权,购买过疑似抄袭作品的收藏人士后续该如何处理这些艺术品,以及是否该获得补偿,这些也都是公众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还是绕不过关于“抄袭”如何被界定的问题。
就目前看,只要叶永青始终不承认自己抄袭,那就很难谈维权和补偿。在社会缺乏明确界定抄袭规则的前提下,叶永青是否道歉,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他个人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准。
而购买其艺术作品的机构和收藏人士如果想索赔,也并不现实。
因为很多艺术作品并不是从他手中直接购买的,而是通过买家与卖家、或买家与画廊、拍卖市场等二三级市场进行交易所得。作品所获得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与艺术家已无太大关系。所以索赔的问题千丝万缕,难度较大。
放眼于国内外,艺术品抄袭事件其实也不鲜见,虽然会引发舆论谴责,但最后往往也成一笔糊涂账。因此,谴责之余,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来有效避免抄袭事件,给予原创艺术家及买家实质性的保护,更值得引起关注和探讨。
或可推保底回购、保值回购,保护买家权益
而在此次叶永青疑似抄袭事件中,相关收藏人士的困惑也很有代表性,对买家、收藏人士权益如何保护的问题也摆在了公众面前。
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曾花了1000多万元购买过四幅叶永青不同时期的作品,也“购买过叶永青抄袭自比利时艺术家的作品”。面对疑似抄袭事件,他很困惑,“不知道以后是否能展出其作品,展签要怎么写”,而“叶永青没有对‘抄袭’发声,让所有人都很被动’,“艺术作品的抄袭直接造成别人财富的损失”。
针对这位收藏家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艺术品“保底回购”和“保值回购”上做些尝试和改进,保护艺术品买家、收藏人士的权益。
所谓“保底回购”,就是说消费者拍下一件艺术品,一定期限内把这件艺术品拿出来再上拍卖会拍卖,如没能在前次拍卖成交价基础上拍出,售出方将以前次成交价予以回购原作品。“保值回购”,就是在规定年限内,如果作品升值没有达到购买时出售方所允诺的概率,购买方可按照签约条款要求出售方按原价金额或几倍进行回购。
这样一来,即使购买者购买的作品属于抄袭作品,他们也有将作品“返还”给出售方的选择权,避免真金白银的损失。此前某电商平台在艺术专场拍卖活动中,就采用过“保底回购”的方式。
虽然此类制度还存在诸如机构会倒闭,因风险较大拍卖行等艺术机构并不愿实施等问题,但未来,在国家或行业政策的完善和支持下,这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
回到叶永青涉抄袭事件上,当事人有道德义务给出合理回应,对公众及利益当事人质疑作出交代。而该事件的警醒意义也不容忽略,那就是,对艺术作品版权的保护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 E1 q% U9 u: c; \ B3 `; @
, {0 M0 x8 @5 P6 U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