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回复: 0

日本诺贝尔奖热门候选人出走中国中日科研环境 现在谁更....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21-10-2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险经纪:Jonathan Mu

方正贷款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8 e9 e  d: h0 |3 p8 b2 n# a' ?
' ?- \' Y) ^- Y

( A/ n4 D$ N3 Z* s  q8 Q+ [& k
% ~; g' C$ \# ~( {' L8 s4 M$ Q

对中国来说,怎么看都是好事。

很多国人惊讶,日本人为什么能拿到那么多诺贝尔奖。

根据统计,日本人(包括外籍日本学者)到现在已经拿下29个诺贝尔奖,在全亚洲位居第1,全世界第7(排前面的都是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日本很多人,却不这样看。

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真锅淑郎,就是在日本出生,后来加入美国国籍的。

获得诺奖的感言中,他直白地说,“我不想回日本。”

如果说这种顶级人才跑到美国,日本人还能“忍”。

但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情,彻底让日本人炸了锅:

“光催化”之父,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日本顶级科学家藤岛昭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而且还带了一整个团队。

很多日本人气得骂他是“叛徒”。

那么,藤岛昭为什么要来中国?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呢?

藤岛昭素是“光触媒”的发现者,先前已经很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

在读博士期间,藤岛昭就和导师一起发现了水的光解现象,后来被称为“本多-藤岛效应”。

由于发现过于超前,研究成果直到1972年论文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领域。

比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正在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空调过滤器中可以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该研究成果还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等疾病。

其实,藤岛昭早就是中国外国籍院士,曾经指导过30多位中国留学生,还培养出江雷、刘忠范、姚建年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毫无疑问,这次藤岛昭加入上海理工大学,给了中国在“光催化”研究领域的最佳助攻。

藤岛昭院士团队在上海理工大学的签约仪式

但是,日本很多人却急了。

有网友激动地评论道:“不如把国籍改成中国好了,如果损害日本的利益,就没资格加入日本国籍。”

但大部分日本网友都比较理智,认为是国家不能给科研人员相应的待遇,迫使他们不得不出走。

有网友甚至指出,日本政府不作为,是“超愚昧大国日本”。

实际上,日本科学家为中国工作,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日本另外一个国宝级科学家福田敏男,就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福田敏男被称为微纳机器人之父,专门研究微纳操作机器人与仿生机器人,对小型机器人有着独特的见解,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曾于2010年获得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奖。

在来中国全职任教前,福田敏男曾先后在东京理工大学、名古屋大学工作过,是日本工程院院士。

福田敏男

2012年,他受邀到北京理工大学进行全职工作,同时还担任北京市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在北京理工任职期间,福田敏男带领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直径最小的人工血管,给需要这种人造器官的人们带来了福音;同时,他还带领团队研究出首个纳米机器人,方便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令日本国内无法接受的是,2019年时,福田敏男成功当选为IEEE总主席,也是首个当选的亚洲人。

福田敏男和其他两任IEEE总主席合影

当时,日本有不少人对福田敏男进行批判,骂其是“卖国贼”。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还在采访中表示不后悔来中国的选择。

除了全职外,还有一些学者在中日两国同时开展研究。

今年65岁的梶野敏贵是日本国立天文台教授,同时他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作为理论物理学的权威人物,梶野敏贵受到中方的盛情邀请,并得到各种优待,而梶野也非常欣赏中国学生的干劲,他有一半研究的工作都是在中国进行的。

每年,中国政府为表彰来华工作或指导、在华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会授予象征着最高荣誉的友谊奖。

通常,这个奖项每年会授予50位外国专家,逢五逢十的国庆年份则会颁发出100个奖项。

一直以来,日本科学家获得中国表彰最多。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该奖项从1991年开始颁发,到2004年,有170多位日本专家获得过此奖。

2019年,有来自31个国家的100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其中日本专家有13名。

如果说这些顶级科学家已经功成名就,那么年轻科学家才是未来的希望。

近年来,大批日本年轻的博士,也愿意到中国工作。

2005年,野和田基晴在日本东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因在日本国内没有谋取合适的教职,先后到中国台湾地区和北京做博士后。

2015年,野和田基晴结束博士后生活后,回到日本继续求职,却一无所获。

之后通过在中国做博士后期间认识的同学,获得了山东大学的科研工作。

现如今,他在山东大学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做一名研究员。

野和田基晴

高畑亨是浙江大学教授,主要做灵长类脑基因研究。

和野和田基晴情况类似,高畑亨2005年在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为没有在日本找到职位,2008年起,去美国当了五年的博士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2013年,高畑亨开始为回到日本就业作准备,却一无所获。

之后,他开始寻求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机会,于2014年被浙江大学聘用为教员。

近年来,由于有越来越多像高畑亨一样的日本博士来中国就业,在中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日本人数量不断增加。

据日本外务省统计,到2017年10月,在中国旅居并从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约有8000人。

数据还表明,从2014年—2017年,在中国停留时间一个月以内的日本研究人员人数连续四年增加25%,到2018年约有18460人。

这么多的日本人到中国做科研,是因为日本博士数量太多么?

实际上,日本的博士是很稀缺的。

近年来,日本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读博。

因为读博可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

在近十年里,日本总人口减少了94万人,但实际读博人数却减少了将近10%。

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本土博士升学率为9.4%,比40年前,即1981年的升学率18.7%下降了约一半的比例。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2018年时日本在校博士生为5963人,比2003年时的将近12000人,减少了50%。

而攻读博士人数锐减的主要原因就是,愿意读硕士的年轻人大幅度减少。

从2003年到2018年,日本在校的博士生人数变化

有个横向比较。

2008年,日本100万人口中,获得博士学历的有131人,但到了2017年,仅为119人,而德国、英国却分别为356人和360人,数量是日本的三倍之多。

2000年时,美韩的数字与日本基本相同,现如今却增加到了日本的一倍以上。

2017年度各国博士毕业人数对比

可以说,除了人口基数大的中国,在日美德法英韩六国中,日本排名倒数第一。

日本博士生减少,不只是大学受到影响,企业的研究能力也持续下降。

在美国企业中,从事研发的博士占比几乎在所有行业都超过了5%,但日本除了医药、化工等个别行业外,占比均不足5%。

一方面,是日本科研环境越来越差。

而同时,中国的科研却生气勃勃。

2000年后,由于日本国家的财政比较紧张,但企业又急需寻找新技术和新产品应对来自国际的竞争,为此,日本发起了集中选择计划。

这个计划主要集中去扶持一些挣钱快、竞争力强的企业,“鼓励”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转向短期收益快的项目,对于没有竞争力、短期看不到回报的项目,则缩减资金甚至直接砍掉。

2010年左右,鸠山政府曾经要大幅度削减超级计算机项目的经费,认为这个项目没有也无所谓,可以向国外引进。

此举在日本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一致觉得这个做法太草率,想法太天真,因为一流技术根本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在一片质疑声中,鸠山政府最后决定削减15%的经费,结果一番折腾,令本来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本超级计算机元气大伤。

日本的超级计算机

大学科研通常是长期项目,往往耗时较长,短时间很难看到回报,自然不符合集中选择计划的要求,预算经费因此被不断缩减。

缩减经费直接导致日本很多大学不断缩减终身教授岗位,并增加大量短期合同。

2007—2013年期间,日本大学内短期合同研究副教授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年轻研究人员的身份只能跟随短期项目而定,还要面临各种考核,他们根本没办法安心做研究。

在江南大学任教的藤田盛久,之前曾经在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木下太郎教授的研究室担任助教。

结果因为教授退休等原因,他被迫要重新找工作。

为了能找到和自己研究方向对口的工作,藤田盛久选择来到中国。

藤田盛久教授的中文网页介绍

岗位减少,迫使许多博士就读博士后,甚至去国外就业,中国就是最好的去处之一。

在日本国内做研究的科研人员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自2002年以后,日本大学的科研预算不升反降,而在新修改的宪法和提高税收上,科学也基本分不到什么钱。

大学的研究经费从2001年到2017年减少了1.5%

同时,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30%的财政预算都要拨给厚生劳动省用于社会福利,也根本没钱能给自然科研经费多投入。

2012年,安倍晋三上台后,虽然提出要将日本变成“创新的摇篮”,减少一切阻碍技术发展的政策和管控。

但实际上,安倍所在的执政联盟却将科研预算经费削减了5%以上。

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表明,日本政府在科研预算投入上,2018年只比2000年增长了1.15倍。中国2016年比2000年增长了约13.5倍,韩国也增长5倍以上。2017年美国也比2000年增长了1.8倍。

到了2020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是日本的2.1倍。

这种情况下,许多科学大牛的项目也被迫中止,福田敏男、藤岛昭便是如此,在日本获得不了足够经费,选择来中国继续开展科研。

当然,日本科研人员来中国不仅仅是为了钱,也是因为中国学术氛围更好。

梶野敏贵教授就曾表示,中国的学生非常有干劲,自己非常高兴,觉得这样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有价值。

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的后藤孝教授说:中国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要想毕业,必须先在国际公认的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上发表几篇研究论文。因此,学生会拼命写论文,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完不成论文而退学。

与日本相比,中国学生面临的研究环境更加严格。

后藤孝教授指导学生改造研究设备

对于日本学者出走的情况,日本国内不少人感觉很痛心,也呼吁日本政府要给予重视,否则日本科研能力将会持续下降。

但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他们来到中国,也是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对中国来说怎么看都是好事。


% B: v) O' F9 p; Y' X+ S: p( e, c8 X7 Z) g& x: g7 C
! \" i) V) n/ a+ [" U7 L8 Y+ ~

+ v$ T  x/ A/ ^, y5 f
; {: N) ]' J5 @0 j
[责任编辑:黄忆南 PN269]
5 x0 x9 P; P" o9 j: o
* V& P5 l& ]& H; w6 e4 M4 k3 q, W
2 q9 [' x" U) ]. l9 b
推荐153# e; c0 \: |% d* R( A' s2 D& J
) t  b7 r5 `* M
0 r0 d) G& A* `# M  W

$ Q8 n3 e' `2 ?/ p0 H; |2 E3 y
. p' R; e0 T( i( c' X3 o

6 J2 Z" _$ q8 p9 `/ g. @4 Q最热评论
! N: [0 c( T8 }! K" H* y
宅女我就是我-233 [中国网友]
真在这个圈子里混的人都知道,现在无论是经费支持、自由环境还是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中国科研圈都已经不是你从前认识的那个中国了。而日本最近诺奖拿到手软也是正常的——钱、干劲儿、人才年龄,三四十年前这些优势恰恰都是日本的啊,而诺奖本身就是有这么长的滞后性。只要不折腾,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url=]推荐51[/url]/[url=]回复[/url]/[url=]举报[/url]2021-10-21 13:177 R6 F9 c6 l& o
0 i: e0 x. H2 }5 T- m2 ]; o+ X, e
湖南好哥 [浙江网友]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url=]推荐31[/url]/[url=]回复[/url]/[url=]举报[/url]2021-10-21 13:17
: |: B9 d1 s" N7 L
  b4 r. ^/ c8 I1 e. I+ ^
6 T( s4 d3 w1 b6 G1 E* B
- M/ v: m# y" e5 o$ z( Z

; l. n8 m' V3 N) S9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9-21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