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回复: 0

英国货架空空,他们的媒体却在嘲讽中国“过度消费”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213

回帖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538
威望
2434
金钱
24138
注册时间
2010-2-19
发表于 2021-11-14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险经纪:Jonathan Mu

方正贷款

北美华人新生活

旅游资讯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url=]
' @2 n; ^6 t7 L, [# J5 F) f[/url]
[url=][/url]

% H& A! k$ S. j" u

3 R3 I9 Q2 A  A& i  r1 v
6 M. w  h, K0 P( h! Z/ K' G- [
' F) j# P- L  T1 G0 O! Q- V& @) m1 n* Z

( ~2 B/ i  q3 Y3 h5 R2 f1 x

拿自己的软肋碰瓷中国?这是什么情商……


- f8 z0 N/ J: K! M$ H2 V# H& h; K3 n/ H0 s+ \: g

老电影《精武英雄》里有这么个名场面:来踢馆的日本人,看着精武门弟子普普通通的饭菜指责道:“你们中国人真浪费,一桌人吃了两桌子菜。”短短一句台词,就把侵略者爱无端指责中国人的心态演绎得活灵活现。

没想到,就在我们“双十一”购物节刚结束的第二天,英国路透社也对着中国消费者表演了一段极为类似的剧情。在下图这篇评论文章中,路透社把中国购物节的热潮称为“过度消费”。

: R7 Z; ^2 l* S- {3 g  v0 O

图源:路透社

在文章开头,作者先是指责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是对环保的潜在威胁。在文章的核心部分,作者更是直接把网购称为“挥霍”,并认为这一现象“和供应链问题、疫情新近暴发,以及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7 f% g  u9 r; h) ^, |2 ]5 u

如果顺着开头的“不环保”搞事情,那这篇文章还能算是及格之作。问题是作者偏要乱发挥,反倒选了两个最让自己人尴尬的“战场”:供应链、疫情。就在本文发布的同一天,路透社的“队友”《纽约时报》发文揭了英国的老底,由于英国的供应链危机迟迟得不到缓解,不少超市的货架上依旧空空如也,完全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路透社总不会是觉得,自家老百姓“买不到东西”是“成功遏制消费”,就把这个作为自己嘲讽中国的本钱吧?


6 Q- K" k" v" B2 }3 r& P) K! i# G4 f# R. o4 U9 d* _

至于疫情,一个单日新增病例长期保持在5位数的国家,却在疫情防控上,对一个把“清零”作为目标的国家产生优越感,他们自己不觉得好笑吗?

# ?3 H1 O6 p& g9 m9 r+ |! \

除了这两处比较对自己不利外,整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清楚中国消费者参加“双十一”的主要目的:省钱。

我们并没有指望路透社作者能精准地算出哪国消费者浪费更严重。但他们只要花上几分钟,打开各种购物网站,看看满屏的“折扣”、“优惠”这样的关键词,就应该能明白, “双十一”是许多中国老百姓给自己和家人备好日用品,趁着低价买一些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的活动。

辛辛苦苦挣一年钱,借着折扣改善自己的生活,放在哪国都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能在这么合理的事情中,抠出好几点英国人自己看了都尴尬的所谓“黑点”,这种操作才叫真正的“刺眼”。

除了上述这篇评论文章外,路透社今天还刊登了另一篇吐槽中国“双十一”的新闻。和上一篇吐槽我们“过度消费”矛盾的是,这条新闻则是说中国经济下滑、居民不敢消费,导致今年双十一的数据没有以往耀眼。

至于为什么在同一家媒体的文字里,中国消费者一会儿是“不敢花钱”,一会儿是“过度消费”,这就得问问路透社记者们的经济学是谁教的了。

( x4 b% l0 s0 B/ a- z& K8 x* w

! ~+ i1 |2 \4 l/ R. w9 R! U4 H' z3 _! g( c/ d/ R! C- e$ j* E/ |2 z, W

2 E0 p4 B4 Z, u8 v6 B

举报/反馈


8 ^. f8 w2 c3 B& H5 d: X; q4 A" e
! @8 Z& B( ]9 M2 f, O& Z&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9-21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