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积分
- 59
- 威望
- 0
- 金钱
- 59
- 注册时间
- 2011-3-21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hijames 于 2015-8-31 20:47 编辑
/ I, L- V L6 `! Q, x& s$ @* s% z
3 G' c8 ^9 p' P1 v8 Q# j4 Y) Z% A& V4 O6 A! ~
入象,便是化脑子。到时候,各种感觉都会有的。碰着什么,就出什么功夫,见识了这个东西,你就有了这个东西——这么说,怕把年轻人吓着,但拳是这么玩的。0 t4 u1 t9 n0 E# J8 n
' c. h O0 \( I* R o. C% x
分不清,身体超出了身体的范围。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觉得两臂下的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两个胯骨头,能牵动天地;一溜达,万事万物乖乖地跟着……, y" h' B1 P5 n1 F1 C, }# n! e
+ Z8 E0 d4 ~+ g, m7 U% P
这都是走火入魔,脑子迷了。但练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说。有了恍然,处理恍然,是习武的关口,要凭个人聪明了。处理好,就鲤鱼跳了龙门。恍然来了,让它傻傻地过去,练武便难有进展。3 \( ^0 l: E& q
# m @" j8 q2 v- o5 W8 _2 `
把魔境的好处全得了,所有甜头都吃了,也就没有了魔境。形意拳对人脑开发大,培育智能。人上了岁数练,也很好,把脑子练出境界,方能延寿。一天到晚纳闷:“我怎么这样了?”——胆子小,那就快点找个师傅吧。好多人都是练拳练怕了,所以才不练的。不是不能成就,是不敢成就。* g7 _' g$ t l3 f; J8 c
$ j# i1 w& h* S4 a$ q' B师傅就是你的心态,告诉你:“要当好汉。没事。这么办。”一句话就救了命。师徒感情好,是师傅对徒弟生命的参与太大了,徒弟对师傅有依恋。师徒强于父子。拜师傅,就是当自己动摇时,找个能给自己做主的人。人是太容易动摇了,世上没几今天生的好汉。+ r. L# M K, T' `
) _- w7 i# j* a4 q* ?6 y尚云祥师缘不佳,学了一次,就离了李存义十年。但他自己把功夫练出了境界,自己能作自己的主——不是练拳的不知道这有多难,所以尚师是天生的好汉,有绝顶的聪明。唐维禄幸运。师缘好,一开始就跟着李存义,得的好处一大片,跟上就不走,直到李存义赶他。当时唐师五十左右,李存义说:“再这么跟着我,你就老了。”说了好几次,唐师才走。
6 k: f1 |; y* y% ~( U6 T% j- O2 m0 Z0 H1 `. b4 G) T
李存义把尚云祥找着后,尚云样也是见了师傅就不走,给画龙点睛了。师傅是宝,师傅不赶,徒弟不走。没师傅了,师兄弟就得扶持,唐师便总找尚师相互印证。他俩说话很严肃的,两个不是文人的人,说出的话高深极了。两个平时不大说话的人,这时候也就有了口才。外人听不懂,也不让听。; x# _% X0 u. d) O+ V
& `/ I; D. L) v: Y8 d( {: B4 j/ t我悟性不高,人也不够勤奋。回忆一下,年轻的时候,其实跟我的师傅们是说不上话的。能跟他们说上话,得多大修为?基本上是师傅说什么,就揣摩什么。得着一句话是幸运,弄懂它就难了。体悟到一点,比考上状元还高兴。拳就这么邪乎,武比文难。练拳得常新常鲜。
$ R. g2 ~' h" j' H! y; s4 B; t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失意的人看《聊斋》。”我六十岁以后,《聊斋》不离手,有时感慨,难道我也成了失意的人?
0 Y! Z4 V9 M5 d# O* v$ E, j5 z7 X$ t3 U8 }" U
练武人容易单纯,要打抱不平,眼里不掺沙子。《聊斋》讲了世上复杂的事,欺诈奸盗,看看,便知道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聊斋》中都是被冤枉的人,心有苦衷,看看,能找到共鸣,便缓和了情绪。书里怪话多,怪话就是真话,怪事多有隐情。/ S1 |. j$ B. t: F, m
0 P% h7 f+ q3 \3 @$ _5 y薛颠读《易经》,没教过我。但年轻时毕竟受了影响,这些日子就想读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里就有了本《易经》。很破,封面都没有,幸亏里面不缺页。一天到晚看,后来这本书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了。年老不管家,家里人一收拾东西便再也找不着了。
7 J: F+ _* ^) I- i& D8 r4 I* }% V( s( i; ?
总算晚年,过了几天读易的瘾。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轻时就知道的老理。此书对人生有好处,什么感慨都在里面,犹如练拳化了脑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颠读它是有原因的。薛颠的程度,我不敢推测,神鬼难知。
i: {) e& h3 u
+ {" e9 \: d$ x8 h! i2 |# w; m要珍惜时光,真正练进拳里去。得点智慧,人生就有了改观。找师傅学俩狠招——没人理会这闲茬(次要),找师傅就是找个人把自己脑子化了。化脑子没法写,写了也写不完,捅开这层窗户纸,形意里面的好东西多了。7 s: m8 o \" s- J1 r! b
化不了脑子,干着急,这辈子等于白练了。练武的多,化脑子的少。化脑子的人里,得点甜头的多,化完的少之又少。
3 x' K5 t3 }5 K# T传拳不传意。技术可以传授,经验没法传授,顶多能感染一下。这个意,不是想出来的东西,而是得来的东西。一刻意就没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得了。& l+ d4 p8 P$ N1 S
3 y; m5 N( ?4 b; n
讲一点技术。唐师去世前嘱咐我照顾他的老朋友,他们出了事,一句话我就到了。其中有张克功、刘三丫,都是燕青门元老。铁裆功是内养,坐着练的,要有绵绵弹力,方可上下滋养——这是燕青门的东西,我说不太好。1 r0 t4 y" p" B8 M7 _' Q6 @
+ O6 _6 X3 L- S* m4 @# k& @形意的桩功是站着练的,床上也有桩。躺在床上用两脚打劈拳,不真动,感觉上动着就行了。打劈拳时,要吸着手心,同样,脚心也吸着。第二天站着打拳,感觉会全然不同,有了如犁行的味道。人整片整片地行进,飘然匀实。形意的劲道妙在脚心。6 n: N; f" G& m* n' e1 P( @: c; G- V
) p* T7 U8 l( Q- C' D$ [* c2 b. u平躺时,呼吸不顺畅,马上一侧卧,气一下顺到脚。在床上辗转反侧,是在练呼吸——会了床上的桩,也就会了溜达。先以形调气,日后,用脑子练拳时,呼吸也会起变化,不是“升降吞吐”所能概括。呼吸一微妙,生理就微妙了。
! J% J& H, a) ?& R; C$ d9 J8 m) y: }$ |; K. n% W z
到了季节,猫会叫春——这便是雷音。功夫到了季节,自然会有雷音,不能管它,只能由着它。从身子深处出来了,等着它再落下来,不能管,管了会炸肺。雷音有时有声有时没声,雷音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呼吸,化了脑子后才会有此现象。
, i8 u! L5 H, g/ r( {9 B雷音不能强练。比武时发声,对发力多少有点帮助,但雷音主要是脑子调身子时的现象。形意拳有
; [9 X- Q# t9 j$ y* [! v: M8 g“随手蛇形”的说法,就是说练蛇行要练到功成自然、一动就来的程度,那时人就可以顺着蛇形出变幻。也要顺着雷音走境界,出声便是出灵感。随上雷音,一日千里。: R/ d0 F% n+ A2 W; e4 s/ Q3 A$ o* a. K
+ f: Z; l1 V W$ m8 ? W; _3 b
枪劲就是拳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么说。练枪为了出拳劲,但出了拳劲,拳劲就比枪劲美妙。这美妙是因为溶了脑子,练枪得肌肉劲快,得灵感劲慢。向上求索时,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杆枪我们都不要了。6 M0 h9 e" f4 v" G: D; U7 r1 e0 D& g
" X6 H$ T- q! t' }: p形意门的怪事不敢讲。年轻时,我一度住在丁志涛家。在那时,唐师给我们表演过追火车。就是让我们坐一站的火车,唐师说了:“我抄近道追你们啊。”等我们到了,见唐师在火车站等我们呢,摇着扇子,身上没汗。能抄的近道,我们都想了,抄上也不会那么快。我和丁志涛都不敢说话了。4 B" r3 T# f% Z; k" l! ^
一篇怪话,聊作谈资。5 N+ V' t9 [+ m' l& q
整理者附记:
2 G: c% _ a# ~; h6 c1 ~0 k1 T李先生1988年讲述:形意简单的练法就是练“辶”,这个部首叫“走之”。
' R$ K; k- x! M: E9 c“丶”,这一点,就是沉着,拳要先练这个劲,一沉能着上,着上就是一沉。身子往下一沉,手能着上对方,千招万势都可以这么打人。
: A, A. r% k" p0 @, U7 W3 u
3 O0 E2 P8 C: q+ h& y9 P1 D有了浑身一沉,看懂八打歌诀,浑身能沉能着。但作一个死锤子,光锤这一下也不行。沉下去,还要能起来,但这一起可就风舞龙翔了,一把锤子变成十八般兵器。“、”要扯成“[廴]”。这是身法变化,也是劲催的。转七星,有了一沉再转,从一沉里转出新东西来。形意拳在“走之”里。
* A: Z+ k/ g, ~4 |9 M& W2 Y! w2 ]0 l% U6 N- E; {3 y
2004年3月4日纪录,李老背诵八打歌诀,如下:形意有三挺,挺腰挺胫挺气,有坐腰没塌腰。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脚抢中门站正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后手只在胯下藏,合身辗转不停势。舒展之下敌命亡;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进退必须查敌色,自然之下敌命亡;拳打三解不现形,现形不为能(三节有结有解[jie],所以三节又称三解),宁在一思先,不在一思后,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停(思,脑子一闪念。比武是念动身动)。
: \4 L2 ]* d; `) P5 h2 w/ B' I
- g \; S h" p气打落意不落空,分分秒秒必须争,与人较勇需稳重,两手分敌定太平(分,把敌人的整劲打散了。气,即劲。);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较勇无别备,进退好似卷地风;
$ Y5 A- t2 d+ E/ R5 g7 f" B" O臀打中解紧相连,精查敌意莫轻还,臀尾全凭精灵气,取胜速转莫迟延;胯打中解紧相连,阴阳相合胯
0 g: Q# K; m( J! ?: y* C为先,里胯好似鱼打挺,外胯藏式变势难(肚皮与臀胯紧相连,胯打臀打都是肚皮功夫。用外胯破绽大,难以打人。移形换影,将外胯换成里胯再用。鱼打挺是挑劲,胯上轮了大枪)。+ D( {/ j: h- M3 r2 p) R
以上是剩余的一点记录,因李老辞世,文章无以为续,请读者谅解。) w7 Y# t) ^" ]$ Y4 j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