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新生活报》在线阅读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59|回复: 0

“8.15” 人类历史上接吻最多的一天 宣布胜利之日(组图)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266

回帖

12

精华

版主

湖边微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23
威望
302
金钱
723
注册时间
2009-11-1
发表于 2011-8-1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 j' C8 u1 c4 i: I, F `! Z1 ^0 \ ; N; y( Z8 }# p# m; i ㄗㄗㄗ! Q$ t0 F8 F2 g* [8 w* | ]& N ШШШ 9 G4 V- s& ~$ b( T& \

) t9 d4 X$ D/ K) ?2 A 1945年8月15日,广州人民舞狮庆祝抗战胜利

0 G, {) e) [; F1 ]! Y0 E 0 a0 Y, |; n3 \' w4 R2 N& x1945年8月15日,东北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

, W, E% Y0 u8 i d( N 0 G( E. }$ O* a& B# `1 f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延安欢腾

' W E- Y6 z5 Y2 D. s1 M" J & `0 j D- s U4 I$ R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重庆人民游行狂欢 : [4 h+ p1 K! w

8月15日,难以忘怀的那一天 - K4 F6 L+ q) B, \3 T□焦虎三/ G$ q" X8 S* v! _* X0 E7 B 1945年8月15日,从欧洲到亚洲,都在为战胜法西斯而欢唿雀跃; & |5 ]0 C( ?6 N9 o3 _% |一位当年的美国士兵说,那是人类历史上接吻最多的一天;% \+ e& Z6 g) \+ j 这一天在昆明,各式各样的信号弹射向天空,成为胜利的焰火; 0 x" @) D! v1 y: e8 U$ f: T/ S4 U在重庆,美国人也参加了游行,遇到年轻人,就会拉着他们,一起跳舞,一起狂欢……

7 } B2 x; R: y Q8 g" F2 c) { 1/ D$ H% }8 } m+ O 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q8 Q5 t8 c, a, O+ F 1945年8月15日晨5时15分,四周一片黑暗与寂静,美国白宫内依是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每人的脸上,一扫连年战争的忧情与疲惫,露出了少有的轻松与微笑。 . \4 t" [# K+ V- G: J, e0 D一位着军服的男士与几位整理文件的妇女,手忙脚乱中也不忙暧昧地开上一两句玩笑,爽朗的笑声弥漫在白宫外黑沉沉的夜色里。0 z6 y& e+ E f+ [5 T! n6 K 在国务卿贝尔纳斯的办公室,心情无比激动的他,用无线电动打字机向外传送着一条注定会轰动世界的讯息,他双手微微颤抖,以致这条短短的消息,停顿了数次才得以打完。3 T# \! n& J+ d* ~/ D# @( f 消息是发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利尔及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吴国桢的,很短,但会让获得消息的每一个人都欢唿雀跃: 8 E$ r. B. p f9 ~6 g) B+ m: Q* J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磋商约定,于1945年8月15日早晨7时正(重庆时间),从四国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用华语、英语、俄语,向战场上敌我双方海陆空军队,向世界各国,通过无线电广播,播发内容一致的公告———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 h0 S. l; L4 Q" ^" ?0 h2 X4 M1 \% I1 s9 t$ @" C5 A! k 人类历史上接吻最多的一天 n" l; f0 `/ `$ t4 @9 A+ S% g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以5500万人的生命和近5万亿美元的损耗为代价,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 R' [& r6 X0 O8 `7 Q这一天,从欧洲到亚洲,所有在战争中幸存的人都在为赢得反法西斯作战的胜利而欢唿。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的投降而告终。”0 c: \) q J, F7 p- ?! i1 h. w$ ^+ A 在法国巴黎,刚从欧洲战场上凯旋的美国士兵们,从收音机,更多人是从报纸上得知此一喜讯,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的他们,手里展示着印有“和平”大字的《星条旗报》,成群结队拥上了巴黎的大街小巷。$ R0 Y& Q4 M0 U8 s) v 一位美国记者,在发回本国的新闻中情不自禁写道:满街都是微笑与欢唿。迎来欧洲战场胜利的这群英勇的小伙子们,现在,又在为大陆另一头,战胜日本法西斯的胜利而欢庆。除了法西斯及其走狗,今天, ! e7 Q7 e% ^& o3 % F q; _0 U2 e: V《胜利日之吻》,不朽经典. S" X1 w- r' L% H( a 8月15日,美国隆重地欢庆和平。在圣地亚哥,喝醉了酒的水手砸碎了商店橱窗。中西部的公路上,一向严肃抑郁的农民不断地揿按着汽车喇叭,俨然似违法乱纪的少年。 , P" b( d a6 m# V3 E6 i在纽约,人民自发地走上街头载歌载舞。作为20世纪重要的聚会场所之一,纽约时报广场上的游客,潮水般地涌动不息,大约2百万人汇集于此,庆祝日本投降、二战结束。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手持相机穿梭于兴高采烈的游行队伍中。2 H) G7 E* C1 M& A& F7 N 一位似乎高兴与冲动得过了头的美国水兵进入了阿尔弗雷德的视线,水兵抓住从身边经过的每一位妇女,热烈亲吻。而被他亲吻的妇女,身心也仿佛完全溶入了这一狂欢的时刻,她们心甘情愿,始终面带笑容。 + F1 N- N j- Y* E! i3 B阿尔弗雷德按下了快门,这张名为《胜利日之吻》的照片,被《生活》周刊刊登出来,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记录人类历史进程中辉煌时刻的不朽经典。 1 p5 g* K! c& a2 v+ z- ^6 T. p8 t! R8 q6 n! m 4 ' V5 _" w# A3 l3 ^他未能享受报仇雪恨的滋味# i6 {0 G8 d+ q. r/ b3 a% C8 \ 当日在美国,还有一位特殊的军人,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就是“飞虎队”创始人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将军。6 f z1 @, A* x& ^+ [ 这位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功臣,在那一刻他没能享受到报仇雪恨的滋味———政府和军方没有邀请他去参加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全美国也找不出另一个人,包括史迪威将军,能像他那样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声望。7 q8 Y. O- s6 [" ? 陈纳德事后回忆说:“八年来我惟一的野心就是打败日本,而现在我却被剥夺了参与那最后胜利的权利。在战胜日本后,我热切希望能够在东京湾登上‘密苏里号’战舰,看看日本人正式宣布他们的战败。” " i I; K: w% J+ c2 y6 g也许,对于陈纳德将军而言,8月15日这一天不仅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胜利日,作为一位与日寇浴血奋斗的战士,更重要的是,能亲身见证侵略者的耻辱与注定的失败。 + O) |* o) N* r5中国湖南,芷江县七里桥 , ~0 x& W4 f, d" g; G) l湘南芷江,虽然地方不大,但当时却是美国盟军在华的一个空军和陆军基地。陈纳德的“飞虎队”,也曾驻扎在这里。8月15日这天,中国湖南省芷江县七里桥境内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内,一派紧张繁忙。 6 o0 o" U4 n. N8 ]0 \& a美国新闻处的几名美军官,正在向从各地赶来的从事新闻工作的中美官兵发布日本前来洽降的新闻: ' z9 l7 m T0 D+ v/ T& Q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风村宁茨之命令,将由南京飞抵此地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 L5 R$ W$ Q& _- G5 L$ T 室内,人声鼎沸;室外,带有发报装置的中型军用吉普车停得满满当当,让人几乎无处落脚。不远处,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空军总站宿舍内,中美两国官兵正在为庄严的洽降会场的装饰,进行着最后“收官”的工作。 " N! u7 t# a- q4 w6; {0 o+ X0 x$ t2 p 昆明,信号弹射出漫天焰火% I- `4 C; e( N( p+ j# z" C 在千里之外的昆明,8月15日晚间,日本投降的消息和全国其他城镇一样,也震撼了城市。在昆明“飞虎队”空军基地,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没有“初闻涕泪满衣裳”的细致感情,一阵短暂的惊愕,立即爆发狂欢! ( Z' l; Q8 A" Z+ n- Y! l/ C那一刻大家都手足无措了,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份狂欢。很自然地大家拥到大操场。这时25公里以外的昆明灯火一下子摆脱了“管制”,半边天红亮通明。 4 N' i: A0 r8 K- `) U T4 R6 N远远近近的军事单位都放起了信号弹。美国军火库管理人员不待“上级批准”,就打开了信号弹仓库,让中美两国官兵们随意打开信号弹弹药箱,往武器中装填。8 |3 N5 I5 l6 z+ z& m 一时间,各式各样的信号弹不受限制地射向天空,一时满天五颜六色,组成遍布昆明上空胜利的焰火。 & H& j/ M- n/ R8 a5 r! }7 & O. m) ~& y& Y! p4 c奉天,几千名战俘悲喜交加; d4 b' o" i0 L# ]3 S5 p; W, q( I 在重庆的美国人,当日也参加了中国人自发组织的欢庆与游行。他们在街上见到中国人就翘起大拇指说:“顶好!顶好!”遇到年轻人,他们就会拉着他们,一起跳舞,一起狂欢。一位美国人后来回忆说:“街上人山人海,烟花鞭炮四响。”3 t' E) e7 f; K# U( J 而这一天,在日本设在中国东北地区沾满血腥的“奉天(今沈阳)战俘营”(日本称为“奉天俘虏收容所”),饱受折磨与虐待的美国俘虏们,正目睹着战俘营的日军,突击数日大肆销毁文件、资料、档案,企图消灭罪证。: o. M, f- u5 Y5 x2 v$ ` 美国俘虏杉迪,看到主营外的“高井铁工所”正在焚烧生产用的图纸,以及有关战俘的文件;皮塔克也眼见日本人把大批资料扔进火坑;米茨看见“MKK”工厂里烟气很大,也在烧毁文件。 8 u: |7 P( n# D* Y5 U两天后,美国帕克将军携美国营救先遣队成员,由战俘营日本司令官松田等人陪同,在列队的全体战俘面前,庄严宣布:“战争结束了!”几千名战俘欢唿雀跃,悲喜交加,他们在人间历经三载的地狱磨难,终得自由。2 d5 ?: t! F1 ~6 e3 e 8" R. w1 M: R! e1 V% G 太平洋上,美军早晨的喜悦/ w3 u G. C1 X( L: I+ b 8月15日一大早,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情报参谋莱顿上校就被紧急召到通讯室,日本通过瑞士和瑞典发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文,正从只供他使用的特别电传机中传来。$ h+ _! K6 f- d4 O9 _, { t0 `/ V 莱顿一把撕下电文,同时命令通讯军士留下原稿并用明码发出致谢电,然后向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的办公室跑去。他兴冲冲地对办公室门口的副官拉马尔中校叫道:“来了最激动的消息!”连敲门和报告都没有,就一头闯进办公室。 3 T5 b9 I) ]) t2 I尼米兹看了电文,没有欢唿雀跃,只是微微一笑,好像一切早在预料中。中午,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5 ~8 L$ o4 _/ Q 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日本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声明之后,尼米兹向所属部队下令停止对日军的攻击,但仍要继续进行搜索和巡逻,采取高度防范和安全措施,警惕日军可能的垂死挣扎。1 E% p) L6 c: j& |( P+ t& t 随后向全体官兵发出祝贺,同时要求举止端庄和礼貌地对待日本人,再有任何侮辱的词句,则与美国海军军官的身份不符。 ; C- C" e6 ], [' _' K# d/ a90 W. `7 y$ X) R9 F: _ 麦克阿瑟发出的第二号电令 # N; f! s& g1 i- k: ~6 b F9 L正在日本近海的美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海军上将,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兴奋地拍打着身边每个人的肩膀,欢唿万岁! ! J1 ~, N# e, W. \( i- r& t接着召回了刚起飞前去空袭日本的舰载机机群,同时命令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汽笛长鸣一分钟,并在桅杆上升起了“干得好”的信号旗,其他军舰如法炮制,庆贺胜利。% s( o' B( D1 q5 v* P. i 哈尔西并没有忘乎所以,仍保持着严密的空中巡逻,以防止日军为了最后的体面发动自杀攻击,在命令中他特别指示飞行员查明并击落一切觊觎者,但要以友好的方式,不要以报复的态度。 / w+ I3 G" ~' B8 R+ I+ [已被任命为占领日本土盟国统帅麦克阿瑟,正在指挥手下向日本当局发电令。8月15日马尼拉时间下午5时,他向东京发出第二号电令,电令对日方投降代表所乘飞机有详细规定:$ \4 }6 y' O6 }) s9 c8 G% @; r 该机为零式机,全部漆有绿色十字,五百码外均可望见,十字漆在机身两旁与机翼之上下。在伊江岛降落时,应落在一有白色十字为记之机场上。美方P-38式战斗机或将在日机抵达伊江岛以前,予以掩护,并引导降落。

5 y- j$ {: J- Y ШШШ6 ^5 ]+ k6 q- y2 G0 \9 k* N ㄗㄗ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4-6-29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