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哈密尔顿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加国生活 查看内容

加拿大超市哄抬物价!?定价有潜规则,大数据看人下菜

2023-4-7 06:10|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73| 评论: 0|原作者: Shirley|来自: Vanfun温房

摘要: 虽然加拿大央行一再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率正在稳步下降,但食品杂货价格仍在天天向上,不买还不行。这让一向乐天知命的加拿大人也不禁发出灵魂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而对于这个问题,消费者和超市经营者显然有不同的 ...

虽然加拿大央行一再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率正在稳步下降,但食品杂货价格仍在天天向上,不买还不行。这让一向乐天知命的加拿大人也不禁发出灵魂拷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而对于这个问题,消费者和超市经营者显然有不同的答案。


黑心超商搞价格欺诈?


根据GlobalNews的报道,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农业食品实验室与消费者调查应用程序Caddle合作,就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在3月底对近1万名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加拿大人认为,牟取暴利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除萨省和魁省以外的所有省份,杂货连锁店哄抬物价都被选为近期加拿大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NS省人选择这个原因最多,占51.8%;其次是NL省,占38.1%;爱德华王子岛占36.1%。


总体而言,30.3%的加拿大人认为价格欺诈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29.9%的人认为通胀/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但是,超市经营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


3月份,加拿大超市三巨头Loblaw、Metro的 Empire Co.(经营 Sobeys、Safeway和FreshCo)的首席执行官出席了议会听证会,发誓说他们没有从食品价格上涨中牟利。



三位CEO都表示,他们的利润率没有改变,更多的钱来自药房和其他非食品销售。


当新民党领袖辛格询问他们的利润是否有任何限制时,Loblaw首席执行官 Galen Weston Jr.很滑头地表示,“合理的盈利能力是经营成功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Weston在他的证词中多次表示,他的公司每售出25加元就赚取1加元的利润。


达尔豪斯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去年11月发布的一项分析发现,2022年上半年,所有三大顶级杂货商的利润都超过了五年平均水平,其中 Loblaw更是以1.8亿元的利润创下了同期的最佳业绩。



在普通消费者都要精打细算甚至节衣缩食的时候,超市赚得盆满钵满,这合理吗?


对此,加拿大替代政策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大卫麦克唐纳一直在研究食品通胀,他告诉《环球新闻》,没有可用的详细数据可以证明首席执行官们是正确的,因此公众只能相信他们的话。


另外,虽然超市的利润确实增加了,但供应链的其他部分也在牟取暴利,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货物运输和农业使用了大量柴油,油价的一路攀升影响到了西兰花的价格。”


这话题就又扯远了啊。


供应链太长,可能超出了政府的治理范围,于是加拿大政府想出了老招数——发钱。



上周公布联邦政府预算时,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宣布要推出联邦食品杂货退税计划,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联邦预算案尚未获得批准,退税计划的一切细节,包括谁有资格获得退税、如何计算金额以及何时推出等等,都还待定。


在此之前,消费者要先自救。


超市定价有潜规则,货比三家方为上策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就是用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机预定机票或者酒店,差价可能十分巨大。这背后的原因是大数据分析每个人消费习惯和负担能力的结果,不但会“杀熟”,还看人下菜碟。超市商品定价也是如此



同样的商品,同样的进价,在不同的超市,价格就不同。这取决于超市对目标人群的定位和利润预期。


就像以前英国农村地区的医生,给有钱的乡绅看病,诊费就高,给穷苦村民看病,诊费就低,实在没钱,拿土豆鸡蛋来抵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价格歧视”或“双重价格系统”,是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使用的一种长期技术,通过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的人出售产品来榨取最大的利润。


UBC尚德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David Hardisty研究定价的行为经济学,他说零售商决定收取多少费用的方式比购物者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甚至超出价格歧视。当公司试图最大化他们的利润时,就没有底线了。



“他们希望尽可能多地收取费用,但仍能完成销售,而且这个数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所不同......因为一些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而另一些则不是。”一些购物者可能太有钱或者太忙,买东西从不看价格;也有人看重便利程度,或者因为身体原因只去离家最近的超市;还有人乐意为更好的购物环境买单以“彰显身份”。



定价经济学家因此给消费者支招,可以利用这种零售商最大化自身利润的策略来对抗食品通胀。具体的做法就是货比三家,甚至不要迷信各种折扣,只看价签,捡便宜的买就对了。安省的消费者Mary Briggs通常会在Loblaw旗下的连锁药店Shoppers购物,因为可以享受20%的老年人折扣。直到她发现,同样的汰渍洗衣粉,Shoppers的折后价是$15.99,而在Loblaw旗下的 Independent Grocery 只卖$10.99 。还有安省的网友抱怨超市初榨橄榄油的价格高得离谱,立刻就有网友告知,另外一个商店1升装的初榨橄榄油只卖$6.99加元。




Hardisty表示,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买一样东西应该花多少钱,制造成本是多少,或者他们购买的东西真正值多少钱。换句话说,当他们多花5元购买洗衣液或一块奶酪时,并不知道自己被敲诈了。零售商也宁愿他们不知道。所以,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货比三家,用手里的钱投票。这同时也是向商家表明态度——我不吃你这一套!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5, 2025-2-2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