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综合新闻 查看内容

人民日报痛斥:“洋装崇拜”成瘾外国品牌欺骗消费者

2011-4-26 03:58| 发布者: dancingfish| 查看: 91106|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华人网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抽查发现,不少外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严重问题,不合格率接近四成。《人民日报》25日发表文章称,在中国,“洋装崇拜”似乎已成一些人难以戒除的“毒瘾”,并提醒中国消费者“别让外国品牌骗了你的钱”。

这篇题为《别让外国品牌骗了你的钱》的文章说,时下的中国,“名牌”仿佛成了“外国品牌”的代名词。服装销售市场更是如此内地的大型商场和专卖店里,民族品牌服装的倩影难得一见。文章认为,这些“外国品牌”不值得中国消费者如此推崇。

拒不道歉的外国品牌

文章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对首都各大商场的休闲裤进行随机抽检。结果,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虚标含量、甲醛含量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等严重问题,不合格率接近四成。这样的休闲裤,会引发皮炎和细菌感染等多种疾病。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品牌ZARA、英国品牌万宝路、美国品牌暇步士等,都榜上有名。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技术主任邢云英说:“这些检测项目都是强制检测的起码项目,不达标是不允许生产的。这些生产商不仅在原料上弄虚作假,更严重的是安全指标完全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然而,有关厂商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中国消费者竟然也不予重视。

ZARA是西班牙知名的休闲服饰品牌,出现于1975年。由于其设计时尚、价格适中,颇受中国年轻人的追捧。2009年8月以来,ZARA在中国已连续7次被检测出问题,但每一次都沉默以对,不召回任何产品,也不给任何说法。

此次ZARA被查出问题后,其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有关负责人的答复是:“没什么可谈的!”位于北京市ZARA专卖店的售货员表示对相关事件“完全不清楚”。而一位正在购物的消费者还固执地说:“ZARA在国外的品质其实很好,这是中国工厂的问题。”

中国内地的大型商场内,售货员们依然在为这些洋“名牌”叫卖。4月18日,北京翠微商场,国外品牌服装都在二、三楼销售,而国内品牌则被“藏”在客流量小的四、五楼。而且,商场的男装区充斥着意大利、法国品牌,它们都采用英文商标,以显示其“洋气”和“身份”。

这些在中国销售的品牌为什么不使用中文?一位售货员说:“这都是大品牌,怎么会有中国字?”另一位商场工作人员则说:“我们卖服装就是要选择顾客喜欢的,名牌毕竟会吸引收入较高的顾客。中国人有钱了就喜欢买外国名牌,这你不服不行。外国名牌品质高、档次高、水平高!”

洋名牌的真实水平

文章指出,ZARA为何屡次“犯规”,却依然能“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心?有同行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中国消费者买它的账,所以它根本不在乎质量和信誉问题。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生产商都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只关心服装的款式。所以他们就将重金用于设计,制作基本完全放手给工厂,甚至交给一些手工作坊,掺假问题自然不少。”

调查发现,ZARA走的是“低价战略”,采购成本压得很低,使一些为其供货的服装厂不得不想办法“弥补”。而“弥补”的手段首先就是掺假。目前,内地的棉花价格约为3万元/吨,而涤纶的价格只有1万元/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ZARA一款休闲裤标明含棉量75%、羊毛含量20%、涤纶含量5%,而实际检测结果却是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10.6%、涤纶含量15.7%,另有4.0%的□纶和1.5%的粘纤。

另外,很多商场在产品抽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位批发商透露:“商场的产品抽检只是一小部分,基本检验不出什么问题。即便有不合格的产品,为了留住国外大公司的货源,商场也必须咬牙收下。”记者曾亲历某市一家卖场引入美国一款时尚服装品牌的谈判过程。其间,中国卖场负责人表示,只要美商方面愿意进入,未来其产品可享受免检待遇,其他所有条件也都可以谈。

一位从业者甚至透露:“现在国内能看到的外国品牌,很多都是‘假洋鬼子’,它们依托于国外大公司,自称是其二三线品牌;有的甚至只是在国外注册一下,起个英文名字就变成了‘国外百年品牌’。”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制约,在中国制造的“空壳洋货”,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市场上。

民族品牌需要扶持

文章说,199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服装加工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然而,“中国创造”却一直难成主流。品牌缺失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中国出口一件衬衫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飞机。

在中国服装界,有两个靠品牌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巨头分庭抗礼。李宁说,他的最大成功就是推进“品牌战略”。大杨创世集团董事长李桂莲则对“股神”巴菲特等名人穿上她的产品感到骄傲。由于巴菲特的青睐,创世西装在国外的销量增长了四成。

即便如此,在内地的很多商场,创世西装还是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给洋品牌当陪衬。对此,李桂莲气愤地说:“这对民族服装品牌十分不公平,国内知名商家应该给我国民族服装品牌应有的地位!”让李桂莲感到伤心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民族品牌。不少政府采购项目都优先选择洋货,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表示:“宁可买贵的也不买对的。”

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衣着服饰,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这种局面不得到改变,我们的民族心理将长期受到不良影响,崇洋媚外之风将继续在中国社会上横行。

近年来,从美容用品到奶粉再到名牌服装等,洋货的诚信丑闻此起彼伏。对此,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这是我们树立民族品牌的良好时机。“我国不断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高端产品,其中2/3国内完全有能力提供,如果用国内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品,对整体GDP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近日表示:“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目标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纺织工业品牌建设,提高品牌贡献率,实现纺织工业成功转型,是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中国消费者该做些什么呢?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国民应该多尝试购买民族品牌因为高质量的中国货数不胜数!(来源于多维网)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6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