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综合新闻 查看内容

李毅:一名中国球员的职业悲剧

2011-4-26 03:58| 发布者: dancingfish| 查看: 90739|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华人网

作为职业球员,他因获骂爆得大名却“名”不符实。踢球时,李毅很长时间没有获得与其成绩相符的尊重,却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代名词,代令人失望的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受过。退役时,却罕见地收到来自各地方球迷的一致留恋和祝福。

足球踢了26年,32岁的李毅决定挂靴。一次联赛冠军,一次联赛最佳射手,为国家队出场29次进2球,没留过洋,这是一份并不突出的职业成绩单,但他退役引起的关注却超过许多国内足坛名宿。在网络上留言祝福的球迷来自全国各地,球迷制作的《大帝别走》等MV短片之多,情真意切,更是国际巨星都没有的待遇。是网络时代让李毅的退役备受关注,也是网络时代让李毅被误解、恶搞,“李毅”成为很多网民熟知的名词。

在中国足球多年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李毅机缘巧合地成为大众戏谑中国足球的出口之一,他的职业身份也因此成为一种尴尬。当他离开时,大家开始意识到,之前那些强加给李毅的抨击和恶搞是不公平的,他只是中国足球的一个牺牲品。

难得李毅还坚持踢了好多年,每到客场面对谩骂,他常常举手鼓掌致意回敬。李毅没有因为被“攻击”,公开和球迷、媒体红过脸。球迷说,李毅的情商还挺高的。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解嘲道:“情商是什么我没明白,只是有时候我比较傻而已。”

大帝的自我救赎

宾馆的房间很整齐,没有运动员房间那种一贯的凌乱。李毅搬了张椅子,摆好,以便能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面对面说话。刚坐下,他就抽走记者手上两页纸的采访提纲拿着看起来。

“我不知道这个战术从哪里来的,绝对是不符合实际。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防守核心战术,这是网友编的。”李毅看完后说道。他指的是百度百科中关于李毅职业生涯介绍的一段话:“在火车头俱乐部时,主教练为李毅打造三角防守战术。”

针对李毅的网络恶搞,花样繁多。直到他退役,网友才将一段段祝福的留言跟帖在各种微博、新闻里,连李毅自己都没想到。大家明白对李毅的讽刺只是对不争气的中国足球的宣泄。李毅才知道,自己多年间被“攻击”,其实是代为受过,但他承担不起,提起那段经历,他仍很激动。

李毅身体好,拿得住球。在2005年5月25日亚冠联赛对韩国水原三星的比赛末段,李毅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消磨时间。赛后接受采访时,李毅大致的意思是:在领先时,应该学阿森纳那样控制节奏,临近终场时,可以把球护在底线,消磨时间和对手意志,如果对手踢、铲,就能赢得任意球。

李毅说自己很□,基本只有朱广沪能说动他。“护球”,正是朱广沪多年对李毅的要求。

当时的阿森纳,护球的通常是亨利,世界顶级前锋,在中国有众多粉丝。

媒体报道,李毅说:我的护球像亨利。

球迷不干了。没人愿意自己心目中的王牌前锋,被一位中国球员“亵渎”。当年开始流行网络恶搞,最轰动的是同年底推出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球赛之后,“李毅大帝”马上成为了被网友恶搞的关键词,围绕“李毅大帝”,智慧的网民不断创造出各种笑话、不同含义的短文来调侃。

朋友打来电话说:“你老有名了,网上全是你的新闻。”

“一些记者没有亲眼看到就写,反正不犯法。我就是这么被误解出来的。现在反过来看,还是件好事,我得谢谢他们。”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刚开始看新闻还不觉得多严重,但凡一到客场比赛,李毅就会受到重点关照,用李毅的话说“比主队球员受欢迎”。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年。

常常有上百人去看深圳队训练,不为别的,就为骂李毅。同样的球,只要李毅踢不好,骂声山呼海啸。这种骂,更多的带着戏谑。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失望愤怒转嫁到网上的“熟人”李毅等人身上,曾任足协主席的谢亚龙到现场观摩北京奥运会足球赛时都没逃开球迷的“攻击”。

李毅很快成为大众娱乐中国足球,甚至是网络娱乐的代名词。各种事件经过网民的创造,都能和李毅扯上关系。直到李毅退役前,“李毅”仍是网民抒发创造力的重要素材。

“我不是很(恼)火,是非常(恼)火。”多年后说到被莫名其妙冤枉,李毅仍很激动,“我就只是一名很普通的足球运动员而已,犯得着走到哪儿都挨骂吗。我做错什么了。当时都不想踢了,没意思了。你可能没这种体会,走哪儿都挨骂。”

随后李毅向球队请了一个月假,2005年7月,他整个月都呆在老家蚌埠,断绝所有联系方式,与外界隔绝。妻子对他说:“你是男人就该站起来,别让我看不起你,嫁了个这么没出息的人。”

一个月后,李毅作为队长带领深圳与巴萨打友谊赛;9月21日,亚冠争夺四强席位,李毅的第一个进球把比赛拖进加时,第二个球晃过门将小角度攻门,淘汰阿赫利队。亚冠四强成绩,也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后,俱乐部洲际比赛的最好成绩。

尽管球迷的“攻击”未减,但李毅解脱了。

“转会到陕西队后,客场球迷可能叫不出别人的名字,只认得我,所以他们骂我,我就当作加油。后来球迷不骂了,可能是看骂了这么多年还没倒下。”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看得是相当开。其实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做了一件错误的事,再加上有一些错误的人,中国网络发展空前盛大,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也差,所有人就把不满发泄到我身上。我是这么认为的。我的性格注定了我能经历过这么多的事。还好我比较坚强,挺过来了。前面的路还很长。”

只是个职业球员

和很多球员一样,李毅对荣誉的渴望、珍视旁人无法想象。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决赛,日本队靠手球打进一球,2比1领先中国队。第57分钟,李毅替补郝海东出场,第78分钟,李毅面对守门员时选择过人,球被断下,中国队丧失良机,最终输掉比赛。

“我处理的方式是对的,但是的太直了,如果偏一点,川口能活(日本门将)可能就碰不到,我就推空门了。”时隔近7年李毅对当年的球仍然耿耿于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其实每个射手的习惯不一样,那种机会,有人会直接推,我是比较喜欢过守门员,但没有把握好。踢了这么多年,这算是终身遗憾。处理好了,国家队就创造历史,我的遗憾在这,倒不是我没进球。”

这个球对李毅之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多年后提及,他言谈中的遗憾和无助的表情仿佛比赛昨天刚刚结束。“国家队比赛感觉完全不一样,回想起来都是痛啊。我觉得我在俱乐部、中国联赛,还是挺成功的。但在国家队这几年,我对自己很不满意,做出的贡献远远不如在俱乐部的贡献大。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什么原因。也有可能是压力太大太想进球。”

决赛时对日本输了球,关键球没打进,后果所有中国球迷都清楚,从当晚开始,球迷就开始骂李毅。

其实李毅的职业生涯还算成功,一次联赛冠军和一次最佳射手,他是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一流前锋。他只是个球员,是在中国的足球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球员,人生的许多转折和改变,都离不开中国足球各个时期的大环境。

从小好动,家附近修了体育场,小学一年级被选中作为兴趣培养,从此每天放学后踢一个小时球……1979年出生的李毅足球生涯起步的机缘,和同时代的很多国内球员都一样。

李毅身体壮、速度快,没多长时间就进入市体校,去外地比赛。1992年,参加完“贝贝杯”及足球夏令营后,李毅被火车头俱乐部选中。父亲带着李毅来到北京市大兴县安定镇庞安路火车头体协报到。

第二天,父亲要回了,13岁的李毅才明白怎么回事。他开始哭,一屋的小球员也跟着哭起来。那拨人里还有李玮峰。

1993年,健力宝在国内选拔小球员赴巴西学习,李毅参选了,但没选上。“选拔的适龄球员是77至78年的,我是79年的。有的人是75至76年改的年纪,我肯定踢不过。”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入选的人数。“去巴西,对我职业生涯可能更好,但是健力宝队的踢出来的也只有这么几个。我1997年很幸运就踢上职业联赛了,1998年下半年他们才踢上。可能我小时候受的熏陶没他们多,但我的实战经验多。”

那是中国职业联赛最火的几年,尽管火车头在甲B(当时的次级联赛),队内竞争依然激烈。李毅挤掉了前锋位置的老队员和澳大利亚外援,赢得主力位置,并成为核心,进了8个球。

“第一场甲B在宁波主场,踢平了”,这是李毅对自己第一场职业比赛的记忆,至于何时进的第一球,对手是谁,都记不清了。“进了很多球,我才18岁,很朦胧的状态在踢球,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快,冲击力比较强。”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反正有比赛就上去踢,没想过输。有次赢球后教练发了我几千块钱,当时觉得‘哇!还能有这么多钱!’”

1998年底,火车头俱乐部被深圳平安俱乐部整体收购,收购的主要目标就是李毅和李玮峰。

随后,李毅在甲A转会摘牌会上被深圳突然挂牌出租,北京国安摘得李毅。这被看做是利用中国足球联赛转会漏洞的默契操作。李毅也“稀里糊涂”地到了北京。那一年,李毅才真正意识到,以后要靠踢球生活了。

还算幸运,李毅职业生涯的头几年,赶上了中国足球联赛的好时候,他说:“那时候俱乐部比较稳定,踢球很开心。我所得到的都是我付出的。前几年,在不好的俱乐部,就没有心思在踢,你在踢别人在放水。现在的球员最幸运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俱乐部,能踏踏实实地踢几年。”

无为的球霸

回到深圳俱乐部以后,李毅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也同时成为中国足球动荡时代的牺牲品。

“我的现象就是深圳足球现象,我的巅峰就是深圳足球的巅峰。”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总结道,“后来俱乐部出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开始走下坡路。”

2002年,李玮峰转会英超埃弗顿,李毅接过深圳队队长袖标。他不再只是一名只负责进球的前锋,开始试着做一支球队的领袖。以前只管进攻、进球,当队长后要更多参与防守,一场比赛中,李毅常常被安排紧盯对方边后卫。那段时间,李毅踢得很累,有朋友劝他把袖标交出去,他拒绝了。

与此同时,因屡屡掩盖黑哨、赌球、买球等丑闻,积重难返的中国足球环境开始恶化,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俱乐部都受财政困扰,欠薪、拖发奖金成了惯例。

2003年,深圳俱乐部易手健力宝,时任董事长张海经营无方,俱乐部状况恶化,队员8个月领不到钱。

2003年,李毅考虑过转会,但出于对主教练朱广沪的信任,和对冠军的渴望,李毅留下。“2005年能踢亚冠、A3联赛,这对我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所以我又没走。”李毅说。

主教练朱广沪说服李毅、李玮峰等球队核心,“一辈子能拿几个冠军,欠薪也要搏”。出于对恩师的信任和对冠军的渴望,二李兢兢业业,其他队员也不敢怠慢。

朱广沪带领深圳俱乐部连续四年是联赛丢球最少的球队,成绩稳定。深圳排阵352,李毅、提亚戈、郑智进攻,其他人基本全力防守,那几个赛季,李毅的联赛进球都在10个左右,2003年还获得联赛最佳射手,渐入佳境。2004年,李玮峰留洋后归队,和李毅共同带领深圳赢得中超冠军。二李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核心。

朱广沪被调任国家队后,迟尚斌接手深圳。球队成绩不佳,将帅交恶,迟尚斌和俱乐部时任总经理杨塞新称队内核心李毅、李玮峰为“球霸”。

“我现在都想不起来是为什么。双方都有责任,处理的方式都欠妥,换一种方式,结果会不一样。我们那帮球员当时都是最顶峰的时候,而且年轻气盛。”李毅说,“那时候没有心思在踢球,俱乐部太糟糕了,没有动力了。大环境那么多假赌黑,又没有升降级。唉!什么事情都赶上了。”

迟尚斌下课那天,李毅睡醒下楼,记者问他感受,他答:“天亮了。”这被誉为足球界朦胧诗开端的三个字响彻全国。面对媒体,大部分深圳队员都选择沉默,李毅的说辞被看作是队内斗争得胜后的耀武扬威,大众更笃定球霸的存在。

中国足球往上走,我作为球员没机会了

4月8日下午,深圳红钻俱乐部重新拍了全家福,李毅坐在第一排──教练员的位置。在32岁时退役,李毅接受了现实。

新赛季开赛前,深圳红钻俱乐部用完了联赛规定的5个内援引进名额,俱乐部决定让队史上进球最多的队员李毅进入教练组。离开陕西队后,去年年底开始跟深圳队训练的李毅被球队放弃,尽管季前热身时,李毅的状态仍让很多球迷期待。

“我离开深圳去西安已经四年了,如果要继续踢我不能再离开深圳,如果踢不了了,我宁可选择退役。这四年,作为父亲、丈夫,我对这个家庭做的远远不够,女儿6岁了,不能再把女儿妻子扔在深圳。作为一个男人,我在这方面必须要担当起一定的责任。我做这个选择也是很艰难的。”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现在主教练没名气,我当助教可能心有不甘,但特鲁西埃能力在那。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福是祸,自己的路靠自己走。”

多年前,李毅就考取了教练证,虽然是低级别的,但退役后执教一直是他的梦想。

特鲁西埃在亚洲执教多年,李毅曾是他必须研究的对手,他知道李毅的能力,也知道李毅比他带来的两名法国助教更熟悉中超、熟悉球队。

李毅在队内主要工作有两项,协助主教练特鲁西埃完成训练,负责外教和队员之间沟通,有些年轻队员对外籍教练说的意思理解不够,李毅需要去解释。外教发火的时候,李毅在旁边唱红脸──而这个角色恰恰是“球霸”时代迟尚斌和队员之间没有的。另一项任务是执掌俱乐部预备队。

“足球跟波浪一样,有高有低,现在就是往上走,我作为球员没机会了。我跟年轻球员说,想要挣钱,开好车住好房,就只有努力付出。”李毅对年轻队员的引导没有大道理,“我看他们走的路,可能是我以前走过的,如果是弯路,我会告诉他们。”

李毅是用微博宣布退役的消息的,让他没想到的是,消息一出,留言都是祝福的言语,包括那些不看球,只知道“李毅大帝”名号的人。

再用“大帝”的称呼,更像是种老友间的问候。多年来,还没有哪位中国球员退役,能激起各地方球迷的一致留恋。踢球时,李毅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与其成绩相符的尊重。随着足球环境渐渐好转,当大多数球迷的思绪不再被足坛大环境左右,李毅退役时得到更多。

“首先要感谢他们,虽然他们已经在黑我甚至骂我,但至少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我自己。我相信如果他们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会那样的。”李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可能这几年大家对我会有一个了解,觉得我还是比较不错的。在这么多困难面前没有摔倒,还坚强地爬起来。”

(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2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