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综合新闻 查看内容

拉登的故事:亿万富翁之子与世界的对抗

2011-5-3 04:36| 发布者: dancingfish| 查看: 91167|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华人网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阿瓦得本拉登。他的父亲以建筑业聚积了50亿美元家财,拉登继承了35亿美元,并将之变成他资助恐怖活动的本钱。他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拉登的母亲据说是他父亲的第十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

  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由于得到了沙特国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神速,赢得了如今的万贯家财,拉登家族的大多数财富来自于建筑行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奥萨马本拉登名下的约有3亿美元。

  拉登是这个大家庭的20个儿子之一,长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间无论是才学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亲的器重,逐渐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带有几分□腆的性格。拉登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在吉达的阿布都尔阿济兹国王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并获得学位。

  他自己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及建筑业赚取了庞大的家产。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几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传说还有贩毒、偷运核材料、化学武器和军火买卖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行当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据另一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本拉登曾赴英国学习工程学,完成学业后他回国一度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并获得相当的成功。

  弃商从戎小试牛刀恐怖魔头显露天才

  拉登注意到,阿拉伯国家要么成为美苏争霸的一张牌,要么成为美国压制的目标。拉登对此极为反感,决定凭自己的巨额财产,讨回公道。他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对此进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狂热的原教旨主义者。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年轻的拉登离开自己在沙特阿拉伯舒适的家庭,辗转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并聚众树旗,展开了反对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

  本拉登过去的一位盟友哈立德福阿瓦兹说:“本拉登带去了巨型推土机。由于害怕前苏军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而找不到驾驶员,他就亲自上阵,并因此而负了伤。后来,本拉登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干脆亲自率领一支阿拉伯志愿军与前苏军作战,并且在1986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中取得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拉登显露了他的战略天才。他意识到,阿富汗既缺乏设备,又没有人力来应付这场持久的战争,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80年代上半年,拉登与一名巴基斯坦兄弟会成员阿布达拉阿扎姆共同创办了一个名为马克太布阿尔─基达迈特的组织(或称服务办公室),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兵源和资金。该组织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埃及、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征兵中心,最终从约50个国家征募、输送了数万名战士参加抵抗前苏联的战争。该组织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准军事训练营地。

  组建新军事大本营集训三万恐怖分子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本拉登回到了老家。他认为任何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都是威胁。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沙特怕自己成为伊拉克的囊中之物,便邀请美国军队驻扎在这个王国。本拉登闻讯后,请求与沙特阿拉伯国防部长会面,为保卫沙特的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表示可以不用美国人的帮助击败伊拉克。他在国防部长面前摊开地图,讲述如何不靠美国人帮助打败伊拉克的计划。当国防部长问他如何对付伊拉克的飞机、坦克和生化武器的时候,本拉登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用信仰来打败他们。”沙特政府自然拒绝了他的极为荒唐的建议。拉登对此很是恼火,一气之下移居也门,在那里过了大约一年的流亡生活。

  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意为“基地”)的军事大本营。“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最终废除国家的疆界。

  据国际反恐怖专家估计,从80年代上半叶到1995年之间,在阿富汗拉登大本营接受过训练的人有3万之众。这些人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黎巴嫩、也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专题)、突尼斯、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那些年间,每一个月就有80人到拉登的营地受训。在这些受训者中,有各式各样的危险人物,例如被埃及政府于1983年判处死刑的埃及极端组织头目穆罕默德绍基等。这些“英雄豪杰”时常与拉登会面密谈。

  事实上,“阿尔伊达”已成为一些阿拉伯国家里那些鼓吹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组织的领导中心。

  美国援助抗苏斗士拉登军队鸟枪换炮

  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只是种族的仇恨,它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的长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当时,美国人和本拉登的游击队员怀着共同的目的:把前苏联军队从阿富汗赶出去。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盟友,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那里学来的。

  从80年代初至1985、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

  在那时被吹捧为最成功的秘密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那些当时最有前途的领袖就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看中并予以扶持的。

  本拉登的组织是当时7个主要游击队派别中的一派。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现在大部分武器仍在那里。据估计,拉登的组织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的美国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之巨。

  当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计划也是成功的。经过10年的残酷战争,游击队员战胜了前苏联军队。当初军容不整的游击队变成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他们甚至打败了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这场战争使拉登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人物。

  狂人被逐流亡苏丹建基地集训雇佣军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派别之战。拉登似乎无意于这种权力之争,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务。

  阿富汗战争后,拉登发表声明,对沙特王族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沙特王族允许美国军队驻扎在沙特的基地,是一种犯罪行为。

  拉登频频发出号召,使用暴力手段将美国军队赶出去,将沙特王室推翻。他领导的游击队也屡屡发起攻击政府和美军的活动。

  拉登的极端主义倾向,引起了亲西方沙特王室的不满。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过分的要求,很快作出反应。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被取消,沙特政府将拉登驱逐出境,并冻结了拉登在沙特的财产。

  拉登先是流亡到也门,后来带着他的家人和一大帮的追随者,迁入了苏丹的喀土穆。据说,拉登与苏丹领导人过从甚密。拉登还安排了许多阿富汗退役兵迁入苏丹。

  在那些阿富汗退役兵中,有些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国家,并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回国后,则投入了原教旨主义活动。他们用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学到的知识,建立了游击队和恐怖基地。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被称为“阿富汗退役兵”的人士帮助极端分子对付政府。

  在阿富汗的大多数游击队员的训练营地仍在运作,它们为许多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提供雇佣军。阿富汗还和从前一样被看成是游击队员的心脏,从那里受过训练的战士被派至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游击队员退役兵开始出现在如索马里、波斯尼亚、科索沃和车臣的战斗中。

  大魔头隐居阿富汗借互联网发号施令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寻求在那里“避难”。直到目前,拉登一直在阿富汗定居。在此期间,他依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拉登在选择阿富汗为最后落脚点之前,常在阿拉伯国家来往。他娶了一个菲律宾女人,在菲律宾有3家大公司。迁入阿富汗后,身后留下了阿富汗退役兵的巨大网络和数家工厂及公司。

  在阿富汗,本拉登拥有一套房子,并由目前控制着整个阿富汗局势的塔利班士兵保护。他很快把自己隐入了靠近坎大哈市的山区。在那里,他受到了追随者的崇拜。

  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入工作。通过高科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这期间,拉登曾经发布过3次命令,号召手下拿起武器对付美国人,包括1996年8月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的针对美国的“战争宣言”。

  

  本拉登的圣战里程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数以千计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对抗1979年以来占领阿富汗的苏联入侵者。

  一开始,他参与为圣战者兴建军火库、医院、和道路的工作,但他也参与战斗。

  一直在调查研究本拉登的势力网的作家福登说:“后来,他开始领导一批士兵,并且亲身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包括一次围攻贾拉拉巴德的着名战役。这是一次对抗苏联占领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虏获了着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自此之后,他到哪儿都带着它。”

  除了带给他幸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时间也为他提供了联系全球各地的伊斯兰激进人士的机会,包括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甚至美国的人。

  1989年,当苏联部队撤出阿富汗之际,本拉登返回沙特的家乡。然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事,令他感到震惊。

  1990年当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时,沙特国王法赫德拒绝了本拉登所提的军事援助,转而向美国求援。

  沙特反对派领导人阿勒法基表示,本拉登无法接受50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的神圣土地这一事实。

  阿勒法基说:“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的想法是,这是对伊斯兰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权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背叛。”

  本拉登于是前往苏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战士,像是那些对抗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政府的人。

  埃及记者达尔维希表示,本拉登在此扮演了后勤的角色。

  达尔维希说:“本拉登并未提供任何意识形态上的鼓舞。他实际上所提供的,是一个财务和补给网,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银行和投资系统,从也门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

  1996年,苏丹要求本拉登离境。当时被极端伊斯兰组织塔利班刚刚控制的阿富汗,就成为他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势力网卡伊达开始扩张。

  调查本拉登势力的作家福登说,这个组织的成员多达五千人,分布在大约25个国家。

  福登说:“卡伊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络网,由士兵、受过训练的爆破专家以及各种支援者组成,包括一些财务提供者。他们接受本拉登的指示。尽管这个网络似乎有许多层级的指挥,以及一个架构,但是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

  这个网络使本拉登得以置身于任何暴力活动之外。但他一直是一个挂名的首脑,将生命和金钱贡献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斗争。

  这使本拉登被美国列入它的主要通缉犯名单,美国还悬赏五百万美元捉拿他。

  美国指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的使馆爆炸案和去年(2000年)袭击美国科尔号驱逐舰事件。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造成二百多人死亡;去年(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受到袭击,造成17名美国士兵死亡。

  本拉登终年54岁,至死仍在招募战士,进行圣战。

  他最近在一盘招募战士的宣传录相带上出现,录相带的背景显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汗沙漠的一处训练营接受训练。

  本拉登在录相带中这么说:“这项训练的成果,是为唯一的真主所进行的圣战。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们,正期待你们,以便摧毁美国和以色列。”(HPZ)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拉登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的斗争。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提供他们去阿富汗的路费,还建设了一些训练设施。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

  1988年,拉登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阿富汗战争是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部分,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导弹等尖端武器。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

  1995年1月: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

  1995年6月: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1995年11月: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3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