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生活環境優越﹑社會福利好, 但尋找工作不易. 那麽在加拿大開展自己的一份生意和創業呢? 則是見仁見智, 因為既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 客觀來說在加拿大成就自己的事業有機遇, 更有挑戰. 第一節 市場和企業概況 一.加拿大市場和企業特徵 1.一般人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是完全放任自流的市場經濟. 事實上各個國家的政府不同程度上參與和管理經濟活動. 加拿大政府同樣參與宏觀經濟的管理, 聯邦政府有國有企業﹑省市政府還有省屬市屬企業. 2.加拿大地域遼闊, 但是大部分地方沒有開發(將來大規模開發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經濟總量保有一定規模. 按人均計算的經濟指標還是在世界上領先的. 雖然從資源的角度, 加拿大經濟潛力無窮, 但預計未來的經濟增長隻是維持西方發達國家中上水平的增長率. 3.加拿大經濟是國際貿易型的, 特別依賴美國經濟, 尤其一些加拿大的製造業好像美國的“三來一補”加工基地, 不過加拿大力圖發展獨立的產業﹑科學技術, 開闢其他的區域市場. 4.加拿大各級政府基本是間接調控企業. 與企業直接相關的部門是工商登記﹑稅務﹑勞動保險﹑人力資源(退休金和失業保險)部門, 與經營範圍有關的則是進出口的海關﹑市政府商業牌照﹑餐飲食品的衛生檢疫﹑知識產權﹑度量衡﹑有毒物質的管理部門. 在中國進入一些特許行業往往須主管部門的“前置審批”, 即先取得行業或產品的經營許可後才能獲得工商局營業執照. 而在加拿大是“後置審批”, 即先取得工商局的營業執照後再去申請行業許可. 進入許多行業或者從事一些職業, 需要從業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所以行業協會成為企業運作的重要監管部門. 當然行業協會不是政府機構, 而是自律性的非盈利行業管理組織, 它相當程度替代了政府的作用, 是小政府模式的根本保證. 5.加拿大政府對企業的監督採用被動方式, 它通常假定企業都是遵守法律合法經營. 除顧客投訴﹑被涉及其他案件, 或者被政府機構抽查外, 一般政府部門不會檢查和幹預企業正常經營行為, 沒有亂收費﹑亂攤派的情況. 不過企業一經被發現違法經營, 其沈重的處罰可能使得企業達到破產的邊緣, 所以沒有多少人敢以身試法, 大多數企業和企業家都自覺依法經營. 6.加拿大成千上萬的企業中, 中小企業佔大多數. 大型公司都是美國公司或者跨國公司在加拿大的子公司(見下面的表). 加拿大政府對中小企業有許多特別的扶持措施. 7.近幾年大量的家庭企業和在家辦公的企業出現, 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個性化﹑小型化和網絡的必然趨勢. 政府對在家辦公持支援和放寬態度, 在稅務上也有許多優惠政策. 8.加拿大企業比較專注於培養核心競爭力. 除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採用多元化﹑多行業發展外, 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都集中在某個行業或者某種產品﹑服務上. 有的企業和企業家幾十年如一日在特定的業務上, 雖然有安於現狀之嫌, 但其可能積累精粹的技能, 其生活也過得比較安逸, 兼顧了生意和生活. 9.企業運作上趨于功能外包化. 即企業的行政﹑財務﹑人事﹑廣告﹑公共關係﹑融資﹑運輸等功能通過委託社會上的商業物業管理公司﹑商業服務公司﹑會計師﹑簿記員﹑律師﹑廣告公司﹑財務公司﹑運輸公司來實現, 這種小而專的中小型企業可以保持最精簡規模而仍然能夠有效運作. 因為這些公司資訊都是合法的, 沒有特別需要“處理”的, 加上服務機構具有為客戶保持商業秘密的職業操守, 因而雇傭外部服務機構是很自然的, 成本也遠較雇傭內部專業人員為低. 10.在中國大陸打工者和老闆的身份是涇渭分明的, 在加拿大由於申辦企業非常方便, 加上企業越來越多的雇傭臨時工﹑合同工, 在傳統的正規企業雇主和完全僱員身份之間, 出現了大量的自僱的﹑半自僱半受雇﹑既自僱又受雇的中間地帶. 所以受雇﹑作雇主及自己雇傭自己的局限越來越模糊, 甚至自己身兼幾種角色. 個人財務與家庭財務﹑企業財務呈現混合狀態. 在財務和稅務上處理更加複雜. 11.在加拿大設立企業的門坎很低, 手續也很簡單﹑費用不高, 所以每年都有幾萬家的企業新開張,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 每年也有幾萬家企業倒閉和申請歇業. 尤其在經濟景氣情況不好時, 企業關閉的數量更多, 這時候銀行撥付的壞帳準備金也往往相應增加. 12.加拿大有正常的企業破產和新生機制. 負債累累的企業或者企業家可申請企業破產, 債務人在卸下債務包袱後可在幾年後輕裝上陣, 重新開始創業. 而中國國內企業的破產非常困難. 二.2000年加拿大企業排名
1.加美最大企業排名與比較 (按收入)
2.加拿大企業排名 (按邊際收益率)
注: 以上排名由《Financial Post》提出, 表中收入和資產單位為千加元 三.受僱﹑自雇和雇主角色的選擇 從文化傳統上中國人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習慣. 華人比其他民族更喜歡自己獨立創業, 開創或大或小的一門生意. 來到加拿大後會發現職業的選擇性很大, 另外一方面有時小生意會很艱難﹑而前景併不樂觀, 所以必然出現“給人打工好呢? 還是當小老闆好?”的問題. 1.受僱 即在就業市場上尋找一個工作, 成為一個企業的僱員, 當然這樣的職位可能是藍領打工的, 也可能是辦公室的白領職務. 優點: (1) 每月有固定和穩定的收入, 至少有最低工資線保障; (2) 不用操心企業的經營收入狀況; (3) 工作時間比較正常﹑有規律; (4) 能夠享受企業的各項福利和公群眾假期; (5) 失業時可領取就業保險金, (6) 在大型企業有進一步晉升機會. 缺點: (1) 沒有取得其他額外收入的大量機會; (2) 工作可能過於單調, 沒有新鮮感和挑戰性; (3) 仍然可能隨時失業; (4) 可能一輩子作為小職員而沒有成就感. 2.作雇主 即自己做老闆, 還可能要雇傭一些僱員. 這樣的老闆可以是小老闆也可能是大老闆. 海外華人企業的小老闆多一些. 優點: (1) 有發大財的機會和可能性; (2) 有事業成就感; (3) 工作有新鮮感和挑戰性; (4) 可能有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榮譽; (5) 老闆職業是長期的, 不擔心失業. 缺點: (1) 擔心企業業務發展和收入, 至少要支付員工工資和其他固定費用; (2) 可能辛辛苦苦而賺不到錢; (3) 生活規律不正常, 常常以犧牲家庭生活為代價; (4) 每天可能超時工作, 常常不能享受假期. 3.自雇職業 自雇介於做僱員和老闆之間. 說是僱員往往沒有業務收入則沒有報酬; 說是老闆又往往沒有雇傭員工, 或者自己是其他公司的記名職員. 自雇人士包括個體商業戶﹑小業主﹑主要取得傭金收入的大公司推銷員﹑業務員﹑保險經紀人﹑房地產經紀人﹑投資顧問﹑會計律﹑律師﹑家庭醫生﹑公證員﹑作家﹑撰稿人等其他獨立執業人士. 優點: (1) 有的職業收入可能很高; (2) 有的社會地位很高; (3) 時間上有彈性安排; (4) 工作有一定挑戰性和成就感; (5) 可能同時照顧好工作和家庭. 缺點: (1) 收入完全靠自己賺取; (2) 不存在失業問題, 沒有政府的就業保險金保障; (3) 一般工作都是非常辛苦, 常常超時工作; (4) 沒有固定工作時間, 也常常不能有正常假期. 從上看出, 三種職業生涯都各有優缺點, 有的人打工久了, 認為做老闆的好, 可以有賺錢的機會; 有的老闆覺得做企業太辛苦, 忙忙碌碌一年也賺不到什麽錢, 還不如做職員拿一份工資省心. 尤其業務沒有大的發展前途時, 還真正覺得打工的好. 選擇什麽樣的職業角色, 與自己的性格﹑志嚮﹑過去的職業經歷﹑家庭財務狀況﹑創業資本﹑面臨的發展機會都有關係. 在性格上有的人適合做僱員﹑有的人適合做老闆; 有的職業本身就是自僱性質的, 別無選擇; 有的移民因為尋找不到理想職業, 而用盡積蓄被迫創業; 有的人在一邊為人打工的同時, 一邊註冊自己的小公司慢慢運作, 等待發展機會; 當然更有的人在打了幾年工後, 積累了一定的創業資本, 瞭解了行業狀況, 建立了人際關係網絡之後跳出來辦自己的公司, 則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華人企業經營敗因 1.沒有進行事先詳細周密的市場調查. 移民道聽途說某某行業好賺錢, 就貿然投資進去. 在北美做生意通常要委託專門的市場調查公司作專項調查, 華人移民往往為節省這筆費用而免去這個環節, 自己也沒有能力作係統的市場分析. 2.生意上貪大求洋, 野心很大, 排場不小, 往往超過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一些華人尤其在大陸已經成功的商人, 不願意再從最小的公司做起, 希望一開始就是大的資金起點, 規模搞得很大﹑固定費用不少. 如果業務遇到一些困難, 企業容易倒閉. 3.沒有從自己最熟悉﹑最特長的業務起步. 往往聽說什麽賺錢, 就開什麽店, 作什麽業務. 在業務深入到一定程度, 才發現自己的經驗﹑知識﹑能力和人際關係都與業務不吻合, 失去競爭的能力. 4.打低價格戰. 華人討價還價成為習慣, 華人圈子內不合理價格競爭一直存在, 其結果要麽偷工減料保證利潤, 要麽保證質量而僅微利甚至虧損. 如以薄利多銷為策略經營, 則會有經營低檔貨的印象. 5.缺乏依法經營和自律觀念. 在中國國內一些人經營是靠鑽政府法律空子﹑或者走政策邊緣而發財的, 如把這種思維定勢帶到北美, 則會出現許多法律的不良後果. 一些企業以僥幸心理雇傭沒有工作許可的學生黑工﹑不執行最低工資線﹑不買必要的保險﹑沒有必要的消防措施等, 一出問題, 則損失大得難以承受. 6.不能立足於長遠, 老是想賺快錢, 尋找短平快項目. 有的人嫌移民3年入籍時間太長, 辦企業更想立竿見影, 馬上就能盈利, 一般1-2年的創業虧損期是不願承擔的. 不少人一登陸, 還沒有把當地市場情況摸清楚, 就貿然投進去, 做到一定時候才發現問題, 但抽身不及. 北美經濟增長相對平穩, 尤其在傳統產業很少有暴發的機會, 衹能靠磨時間積累財富. 7.注重硬體的投入, 在軟件上卻捨不得投資. 許多華人服務場所設備﹑裝修都不錯, 但感覺服務質量﹑人員素質﹑管理水平不高. 8.財務上沒有遵循審慎原則, 大多比較冒險, 因為對業務前景過於樂觀, 沒有預留足夠的準備資金. 在生意不順利時, 財務上往往面臨資金週轉不靈的問題. 9.商業經營萬事不求人, 自成一體. 由於不能獲得會計師﹑律師﹑商業顧問的專業經驗, 企業衹能在低水平層次上經營, 不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合法避稅, 有時還有意無意觸犯法律, 留下法律上的後遺癥. 10.企業的經營理念不清﹑不執著. 有人可能認為1-2個人的小企業﹑小餐館不需要經營理念﹑哲學, 認為那些東西太高了, 談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事情. 緊跟著市場流行變化走才比較實惠. 有時過度的經營變化讓人無所適從. 從商業生態的角度, 各種各樣的企業都有生存的必要, 所以相對有經營特點和特色, 反而容易獲得顧客的認同. 11.沒有考慮多元文化的背景. 加拿大整體市場是由一個個族裔的區隔市場組成的, 如何獲得儘可能多的族裔市場﹑適合更多民族的需求﹑各種族裔員工的雇傭和管理都是要面對的課題, 這比中國國內的經營環境更為複雜, 因為要避免文化的振蕩, 許多人把自己局限在華人的圈子內, 業務的範圍就非常狹窄. 12.創辦人缺少經營企業的經驗. 許多移民在中國國內的政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或者大中型企業工作, 本身沒有在國內興辦民營企業的經歷. 即使在國內辦成功企業, 還與西方市場規則有相當差異. 所以在加拿大辦企業缺少本地的市場感覺和管理經驗. 如果計劃在加拿大創業經營, 就應該學習和熟悉加拿大的經商文化和環境﹑商業慣例﹑加拿大公司法﹑受僱標準﹑勞工法﹑環保法規和人權法, 以及公司管理的一般方式. 這些與中國的商業經營大不相同, 在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在加拿大不一定能成功, 所以一定要有從頭開始﹑第二次創業的精神和物質準備. 五.華人從事自僱行業評述 從目前華人在加拿大從事的自僱行業來說, 大多數都是小本經營. 其優點是: (1) 需要的啟動資金比較少, 一些移民經濟上能夠承受; (2) 工作簡單, 不需要特別專長和技能; (3) 資金周轉較快, 大多有好的現金流量; (4) 基本投資迴報有保障, 有的迴報水平還不低; (5) 不需大量用人, 常常是家庭成員輪換上班; (6) 一些小生意的地區佈局受政府控制, 一般不會出現過渡競爭的情況. 缺點是: (1) 小生意發展成大規模企業可能性較少, 有的人守著它平平靜靜過一輩子, 這可能不符合一些人的個性; (2) 工作時間通常較長, 往往晚上要加班, 比較辛苦; (3) 整個家庭生活可能不規律, 都圍繞生意忙來忙去. 1.便利小店(Grocery) 大多開設在住宅生活區的街角﹑辦公大樓﹑圖書館﹑碼頭﹑地鐵和巴士車站﹑大型購物中心﹑Mall或者一些主要街道. 便利店主要經營食品和日雜用品, 包括糖果﹑飲料﹑牛奶﹑麵包﹑餅幹﹑啤酒﹑小吃﹑點心﹑調料﹑各種罐頭﹑香煙﹑報紙﹑流行刊物, 衛生紙﹑毛巾﹑洗滌劑﹑肥皂﹑香波﹑牙膏牙刷﹑非處方藥﹑小食具﹑炊具﹑膠卷﹑電池. 另外可能配鑰匙﹑復印﹑賣彩票﹑賣熱咖啡. 專門的水果店﹑蔬菜店﹑麵包店﹑熟食店﹑理髮店也屬於這一類. 便利店的商品價格一般比大型超市要貴, 有的便利店就是到大超市進貨的. 其價格定位就是以價格換方便. 人們在便利店都是零星的購買, 對貴一點的價格也是能夠承受的. 便利小店選址非常重要, 往往人流旺﹑市口好的地方租金高一些. 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 還是買貴一點的地方合算. 選址時應該到候選地點守幾天觀察人流量﹑客流量和車流量, 看看是否有商業潛力. 如果確定要購買現成生意, 則最好跟班幾天看生意的經營情況. 2.小餐館 華人餐館是海外華人產業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偏僻鄉村小鎮都會發現中餐館. 北美的許多城鎮從數量上講餐館基本飽和, 餐館業的發展主要是不斷的新開張﹑關門﹑轉手﹑重新裝修和風味的調整. 海外中餐館主要經營廣東風味, 由於加拿大的華人越來越多, 餐館的風味趨於多樣化, 四川﹑北京﹑上海﹑山東﹑湖南﹑桂林﹑杭州﹑東北﹑新疆風味等都逐步推出來, 相信越來越多的有地方風味的飲食會開出來,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喜歡原味食物的小市場人群與整個大市場如何協調, 即地方風味如何合理的改造以適合各種族裔的口感. 一般餐館的競爭比較激烈, 如果經營得好, 投資迴報還是比較可觀. 除了一些上規模的餐館外, 許多中餐館都是夫妻店, 或者再請一﹑兩個幫手. 華人的餐飲業還面臨北美本土速食業﹑西式咖啡館﹑日本餐館﹑義大利食物和越南餐館的競爭, 這需要從其他民族的美食經營中學習併進行創新. 3.中國產品專賣店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 中國產品的出口越來越多, 除了外國廠商在中國大規模採購外, 許多國內外的華人或者華人企業也在進行中國產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設店經營, 在海外與西人大型零售企業展開直接的競爭. 這些產品除了一些如中國的工藝品﹑文化用品及其他中國特色產品外, 目前一種“一元店”方式的平價商店發展迅速, 有的朝著聯鎖店形式發展. 這些一元店其實價格不都是劃一的一元, 不過價格總體上不貴, 商品主要是家庭日用小商品﹑小飾品﹑小五金﹑小玩具﹑文具和賀卡等, 與其他大商店相比還是比較實惠, 但是商品質量略為差些. 這種走低檔商品路線的商店, 大多開設在商業街和購物中心內, 商業生態上它應該是高中檔商店的補充. 從外面看上去業務還是比較興旺的, 平常光顧的人流不少, 這在經濟不景氣期間和新移民比較多的地方還有市場. 不過盲目發展還是會帶來惡性競爭. 4.家庭產品裝備工作 一些工廠把小件產品的組裝或者包裝工作放在許多個家庭中進行, 這些工作基本上是按計件方式支付報酬的, 工廠對家庭工人會有一定的技能要求, 經過篩選合格後, 廠方會對家庭工人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 這種生意主要看工人的工作能力﹑動作是否麻利, 家庭的其他成員有可能提供幫助. 工廠可能規定按預定的時間把產品交回工廠, 如果經常完不成任務, 工廠可能取消與家庭的委託加工合約. 5.家庭手工藝品製作 手工藝品是相當有前途的產品, 尤其加拿大旅遊業發達, 併迎合現代人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許多藝人, 包括普通人的創意之作和孩童的幼稚之作都可成為市場商品. 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手工藝品是加拿大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大家庭是許多民族的組合, 其濃鬱的東方文化色彩在北美應該有廣闊的市場, 華人手巧心靈, 應該做出許多有價值的工藝品. 這類家庭工藝品的開發, 可以以一家一戶的方式進行, 工藝品生產出來以後送到各個旅遊商店或者工藝品商店. 如果有公司專門發展工藝品產業, 則可以運用“公司﹢家庭”的方式把家庭聯繫起來, 把個性化產品和統一的營銷結合起來. 6.自由職業 北美大部分工作都在中小企業中, 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自己成立小型公司, 包括一人或二人公司. 這些自由職業符合現代企業發展趨勢. 加拿大BC省在1998年7月自雇比例達到21%. 這些職業包括: 進出口貿易﹑電話銷售﹑商務咨詢﹑房屋仲介﹑健康咨詢﹑技術咨詢﹑科技發明﹑家庭護理﹑家政服務﹑教學輔導﹑寫作﹑翻譯﹑會計﹑律師﹑針灸﹑按摩﹑中文教學﹑繪畫﹑音樂創作﹑藝術創作﹑工藝品製作﹑廣告設計﹑服裝設計﹑軟件設計﹑圖行設計﹑硬體維修﹑物業維修等. 這些自由職業可以以: (1)個人的名字經營, 相當於個體戶; (2) 成立合夥企業; (3) 成立有限責任. 自由職業人士可以選擇專門的辦公地點辦公, 不過許多人辦公的地點往往就在家庭內, 這叫Home business. 電腦產業近幾年專門為家庭辦公一族研究出相應的硬體軟件工作平臺. 加拿大對自由職業和家庭辦公採取支援和鼓勵的態度, 對家庭辦公的房屋租金﹑保險費﹑公用事業費和通訊費用﹑私人汽車費用可以按辦公比例攤入經營成本, 從而享有稅務上的好處. 當然一些自由職業還需要取得政府的從業資格, 如針灸師﹑房屋經紀人﹑律師﹑會計師﹑專業翻譯﹑音樂教師﹑保險顧問﹑護士等.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