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生活指南 查看内容

日本人跟拍福原爱24年的神作,戳痛多少中国父母(上)

2018-10-27 05:26|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299| 评论: 0|来自: 世界华人周刊

摘要:   从4岁到28岁,从初入乒坛到步入婚姻殿堂,镜头下的这四分之一个世纪,我们不仅看到了“天才少女”福原爱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方式。    那个最会说东北话的日本女孩,带着一口台湾腔,开 ...

  从4岁到28岁,从初入乒坛到步入婚姻殿堂,镜头下的这四分之一个世纪,我们不仅看到了“天才少女”福原爱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方式。

  

  那个最会说东北话的日本女孩,带着一口台湾腔,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福原爱在微博发文,宣布自己准备退役了。

  

  “不是乒乓球里有人生,是人生里有乒乓球。”

  福原爱近期在一档综艺中这样总结自己与乒乓球二十多年的羁绊。

  

  日本富士电视台追踪拍摄了福原爱从4岁到28岁的全部成长历程,用3000盘录像带剪辑制成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豆瓣评分高达9.0。

  

  热评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纪录片导演20多年前选中福原爱跟拍的“神级操作”。

  

  镜头下的24年中,妈妈从风华正茂的女子变成慈祥老人;福原爱,从调皮可爱的小姑娘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爱人。

  当年那个小姑娘能有多可爱?

  才长到和乒乓球桌一边高,就打败了小学二年级的男生,她开心地跑出场地,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输球抹眼泪的样子,分明和长大后遇见“流水的大魔王”时没什么差别。

  

  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片段

  二十多年的人生,浓缩成短短一个多小时。

  妈妈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爱身边,从小的教育、细致观察和尊重,成全了一个“天才少女”的诞生和成长。

  虽然你只有4岁

  但规则就是规则

  

  当别的小朋友缠着父母买各种玩具时,3岁的福原爱最熟悉的“玩具”是乒乓球。

  因为看过哥哥打乒乓,“小心机”女孩福原爱也吵着要打。

  3岁9个月时,福原爱第一次打乒乓球。这个身高刚赶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来。

  每天幼儿园一放学,就奔跑着回家练球。训练的第一年打坏了三个拍子。

  

  不过,4岁的福原爱自然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练球。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得益于自身过硬的条件之余,更重要的那个天才背后懂得坚持和教育的家长。

  发现福原爱的兴趣后,妈妈开始带着女儿学习乒乓球,成为了她乒乓球的启蒙老师。

  为了方便她和哥哥训练,直接把乒乓球桌放在了客厅。

  那一年,母亲福原千代42岁。

  富士电视台首次把镜头对准福原爱,是在一次全国大赛上。

  身高只有100厘米的福原爱,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对手,第一次哭着跑向了妈妈。

  在离球桌最近的观众席,梳着和福原爱一样发型的母亲千代,看着女儿跑过来,没有过多的安慰,而是打开福原爱的手掌,说:

  “来看一看,这是什么?”

  

  手上写着福原爱和母亲的秘密暗号:集中、时机。

  球场上,时机就是一切。

  

  她的第一场比赛就打败了二年级的小学生,面对孩子出色的表现,母亲展露笑颜,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平局后能赢下真不错。”

  

  但之后的比赛中,小福原爱的发球姿势不符合规则。

  这时候母亲严肃起来,“我知道你发球的时候有点紧张,不过把手张开抛起来,加油。”

  尝试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鼓励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决。

  

  “用指导代替指责”的原则看似简单,现实中能做到的家长,不知能有多少。

  又犯错了也没关系,这一次母亲不再继续安慰,把福原爱推回赛场,道理她已经明白了,当前要做的就是“下一个球好好发”。

  

  在福原爱输球之后,母亲也没有责备,反而为小福原爱加油,给她鼓励,在她不停啜泣时也会说:

  “不要哭,就算输了也不要哭。”

  

  比起赢得比赛,福原千代更重视对孩子礼仪和规范的教育。

  比赛结束后,妈妈第一时间让福原爱和对方道歉,因为发球不规范是不尊重比赛的表现。

  

  “就算只有四岁,但规则就是规则。”

  因为输掉比赛跑出去、又不巧撞到脑袋的福原爱,越哭越厉害。

  妈妈没有继续逼她,选择了安慰。

  

  球场之外,为了尊重规则,母亲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她规范发球,并且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计划。

  

  一个个球打出去,捡回来,陪着;

  一次次手把手纠正动作,叮咛着;

  望子成龙的父母有很多,对于母亲千代而言,练球的初衷只是陪伴孩子,创造属于自己和孩子的记忆。

  

  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母亲坦言:

  “一点儿也没有想以后会怎么样,就是每天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练。”

  

  母亲的特训让小福原爱就有了飞速进步,短短一个月后过去,掌握发球规则的福原爱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不久后的一场比赛成了检验成果的关键时期。

  大战来临前,面对紧张的小福原爱,母亲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耐心开导,叮嘱她“笑一笑”投入决赛。

  

  

  而另一边,被福原爱扣杀厚输了的二年级小男生哭着回到家长身边,换来的只有身边大人、队友们的推搡和冷嘲热讽:

  “自己不好好练习有什么办法。快打球去,去!”

  “人家在等着呢,等你呢,听见没!”

  

  对一个难过伤心、渴望安慰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冷言冷语,比失败的打击更残酷。

  习惯打压式教育,认为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负,然而这却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误区。

  福原爱就是最好的反例证明:一句简单的夸赞和鼓励,化成一股背后的强大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

  

  5岁的福原爱,就这样拿了第一个全国冠军。

  这个仿佛是被乒乓之神眷顾的女孩,受到了全国的关注。

  只有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镜头无意捕捉中,才发现这背后的“真正力量”。

  在所有人都离开练习场后,要求严格的母亲仍然陪着娇小的孩子练习。

  

  这位母亲还有一本练习手册,上面用心地记录着女儿的性格特点。

  

  练习手册

  正是因为深刻地知道福原爱不放弃、不服输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开始哭哭啼啼后,母亲也不理会她的撒娇,抓住她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

  “小爱不要太撒娇,不想练就算了,5个球练还是不练,你定。”

  

  面对母亲的反应,即使哭得喘不过气,也倔强地回答:

  “要练!继续练!”

  坚守着和母亲曾经定下的“绝不中途放弃”的约定。

  一个坚决不肯放弃的孩子;

  一个不过度娇惯孩子、懂得“对症下药”的母亲;

  

  节目组坚持拍摄福原爱的原因,也许就是看透了这对母女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

  从4岁到28岁,福原爱这位天才少女的炼成,天赋、兴趣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让孩子走得更远、更稳的,是母亲的教育。

  你要变得更强

  妈妈必须退场

  

  从1988年11月1日福原爱出生到2000年,这种陪伴已经走过12载。

  渐渐长大的福原爱,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已经学会忍着不哭了。

  

  新的挑战不断出现。

  2001年,12岁的福原爱,以特邀选手身份与36岁的前中国队员何智丽(日本名小山智利)对决。

  福原爱惨败。

  

  比赛结束,何智利称:“大家太大惊小怪了,在中国,福原爱这样的选手有1000个。”

  这一次,面对新挑战,福原千代没有选择陪伴,而是放手。

  福原千代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她决定让12岁的福原爱,独自去中国,参加中国第三级联赛。

  

  “时机”,是福原千代一直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不论是对女儿的球技训练,还是性格品行的养成,福原千代深知“时机”的重要性。

  

  什么阶段该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战略,不同阶段该怎样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

  北大才女赵婕曾说:“我最敬佩一种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亲密的照顾;在孩子长大后,懂得适时放手。”

  

  12岁的福原爱独自踏上了去中国辽宁的旅途。

  福原千代纵使万般不舍得,也微笑着送别女儿,装作坚强,但是却久久不忍离去,眺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

  

  福原千代虽然内心满是牵挂,但她知道孩子需要独立,她可以陪伴福原爱一时,却陪不了她一世。

  放手并不是等同于“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励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福原爱离开了母亲,独自来到中国。

  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难,她什么都要依靠自己。

  

  自己洗衣服,自己负责生活起居,学会自理。

  

  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小小的福原爱没有怯场,很快地和小伙伴熟络起来,融入了“中国圈子”。

  

  这些生活上的小问题,对于乐观坚强的福原爱来说,都能一点点解决克服。

  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独自一人承受压力。

  独自站在比赛场上,回头望去,都是中国人陌生的面孔,寻不到妈妈鼓劲儿助威的身影。

  在此之前,每一次观众席,一眼望去最显眼的那个人是妈妈;

  比赛前,压力大到全身僵硬,拼命加油打气鼓励自己的人是妈妈;

  比赛过程中,关键时刻提醒要注意时机的那个人是妈妈;

  输了球,忍不住哭出声来,再怎么严厉也会安慰自己的人是妈妈;

  拿了冠军,比自己还开心的那个人的也是妈妈……

  福原爱知道,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让妈妈失望。

  

  “想要她技术变好的话,就不能去干扰孩子”。

  在福原千代眼里,给孩子信任和独立的发挥空间,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女儿独自抬行李,洗衣服,结交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笃定的眼神,取得10战8胜的佳绩,都值得自己骄傲。

  也证明了母亲“放手”的决定,没有错。

  放手换来福原爱的“双重成长”,她脱落成能独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长为一位独挡一面的职业选手。

  时机恰当的放手,何尝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陪伴。

  真正的“天才教育”

  是爱的教育

  

  有网友发微博说,福原爱的人生就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1 18: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