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生活指南 查看内容

想在加国教书育人?说话办事都小心点

2010-5-21 10:59| 发布者: Andy| 查看: 125314| 评论: 0|来自: 华人网

加国无忧爱平/以《上海宝贝》成名的卫慧,在自己的小传中曾经提到过和自己大学的教授谈恋爱。在中国,这种事情似乎不是什么伤大雅的事情,相反,很多名人都有和自己的老师谈恋爱的经历,远的像徐悲鸿和孙多慈,鲁迅和徐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近的有杨振宁和翁帆等,有的“师生恋”还一度被传为佳话。而在加拿大,教授和学生谈恋爱,不被逮住便罢,一旦被逮着,轻则警告处分,重则开除永不录用,不是闹着玩的。当然了,如果这个教授和和这个学生是真心相爱,两情相悦,非娶非嫁不可,也有办法:其中一方改变身份,要么教授辞职,要么学生停学,总之想在“师”与“生”这种关系的前提下谈恋爱那是门儿都没有的。

关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有根据的。我第一次进加拿大大学的门选修的是物理,而且是补休,整整迟到一个星期,所以一下课就往老师的办公室跑。敲开了门,教授还算客气,我一高兴顺手就把门带上了。谁知女教授见门被关上,顿时好像被蜇了一般,立即起身,把门大大地打开,还找了块木头把门垫上,这才转身问我:“找我有什么事儿?”。我被她的这个举动一打岔,连要问的问题都给忘了。如果是个男老师,我也能猜出是怎么回事儿,可俩女人在一起,有必要这么小心吗?有些夸张了吧?

后来等我自己有一天也作了老师,我才发现这个女教授的做法并不算夸张。我相信她倒不是担心我有“同志”倾向,而是,在加拿大,教师这一行的职业规范不允许老师和学生之间有过于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不仅仅是体现在两性关系上,而是在各个方面。比如说,我老公的一个学生有一天问他可不可以“载他一段”,当时我正在他身边,只见他脖子一僵,硬生生地说了句“oh no”。大概是老公平时“平易近人”的形象和今天的“不客气”的巨大差异,我看到那个学生有些受伤的表情,于是捅了捅老公。老公这才补充解释:“这是不允许的”。那个学生似懂非懂地说了句“是吗?”便也知趣地走开了。

别说这个学生,就连作老师的,很多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雷区”。就我自己,要不是有时候翻翻教师的“内部刊物”,也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记得“内刊”上登载过一个案例:一个教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用自己的车子送过一个自己的学生回家,后来被那个学生告骚扰。究竟那个老师有没有骚扰那个学生,或者是那个学生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说谎,在没有其他目击证人在场的情况,那个老师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总之看过这个案例后,我就警告过先生“宁可被人骂粗鲁也不能被人告骚扰”,没想到他还挺听话。至于我自己,倒不用担心,因为我不开车。

当然不开车并不等于就回避了一切“风险”。做教师这行的,尤其是在还没有捧到“铁饭碗”之前,真好像初次踏入大观园的林妹妹,那真得“时时留意,步步小心,不可多说了一句话,多行了一步路”。决不是危言耸听,有实例为证。我们的一个中国朋友,比我们晚两年从“教师学院”毕业后,也当上了“候补”老师,和我们同在一个school board工作。前一段时间,这个朋友突然来访,说是要出去远游一段时间,来和我们告别,我们觉得有些意外:这还没到假期,怎么就撂挑子不干了。后来经不起追问,这个朋友告诉我们:他代过课的一个班的学生,将他告到了school board,说他在教学期间有过“inappropriate”的言行,并且给出了不少例子。为此school board找他谈话,还有工会的代表也出席了。虽然后来一切都证明有些“子虚乌有”和言过其词,他被“无罪开释‘,工作也没有受多大影响,可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对刚刚作新老师的朋友来说,犹如迎头一桶凉水,浇了个透湿。虽然那间学校他是发誓不愿再去了,但是这件事情的阴影,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好在“候补老师”有的是自由,他选择了暂时离开,出趟远门去换换心情去。

我非常同情这个人,不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朋友。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一个年轻气盛的“毛头小伙”,最多也就是犯个说话不留意的错,至于任何形式的“反革命言论”那是绝对不会有的。话说回来,就算他少不更事,可也是在本地“土生土长”了十几年,受的又是本地的教育,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误会和错误好像也不应该有。我分析来分析去,也不知道他究竟踩着了哪一颗“雷”,才给自己的声名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待要细问,他已经“闲云野鹤”去了,让我这本想“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一番心意也落了个空。

说到“祸从口出”,我还有一个例子,此人正是老公“青梅竹马”的老友,偏偏也是个老师。他出道早,在大学期间就修了个“双学士”,所以一毕业就开始找教师的工作了,谁知这一找就找了四年,最后还差点儿没把饭碗砸了。这其中的原因呢,是有一次他在一个小学代课,不知那天哪根筋转错了了,说出这样的话来“.…..教皇就是一具僵尸……”。当然那句话肯定还有上下文,可是到了学生的嘴里就剩这一句了;再等到了校长那里,当然只有怒发冲冠了(想想那可是教会学校);最后到了school board,你想那他还能等着表彰呢,总之这个学区他算是被除了名,永不录用。

也算这小子运气好,事隔一年后,在另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算是没有和教师这个职业断了缘。可是从那以后,他在自己的嘴巴上安了个把门的,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敢多说,就连一句笑话,也要斟酌权衡之后才敢开口。

你说我能不小心嘛,想想这本地生长的人都这样,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而且英文还夹口音的人,一个不小心,因为“文化差异”,说错了话或者表错了情而开罪了哪个学生或者其他老师,尾巴都炸掉了,可能还不知道自己踩着了哪颗“雷”呢。在加拿大教书育人,还真不能不防“雷”。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3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