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ilton Chinese Website Yangqin jojo ma 地产经纪 刘苏杰 金房地产 方正贷款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越淑梅 学区房专家 邱中威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刘碧兰 广告招租
地产经纪 Jason Xu 地产经纪 Cathy Su 地产经纪 李芳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水管水喉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哈密尔顿华人网™ 首页 生活指南 查看内容

什么工作能成为事业?

2010-7-29 08:57| 发布者: Andy| 查看: 116041| 评论: 0|来自: 华人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谁谁谁/布拉格作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生前的工作是半官方组织“劳工事故保险局”文员,但他为世人所知的最重要身份却是风格惊世骇俗的小说家。尽管他在工作中人缘不错,也曾在12年的时间里从“助理员”被提升到高级职位的“总秘书”,但这份工作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份提供衣食住行的工作而已,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份职业。他真正愿意不计代价投入时间与精力的是写作。虽然他在世的时候,写作并未为他带来任何名誉与利益,但这才是他终生的事业。

卡夫卡的事例可以提供区分工作与事业的三个标准:一,是否真心喜欢;二,是否不计回报;三,是否可以延续终生,矢志不渝。

只有工作才会退休,事业是永远不会退休的。作为教师,你可以一直教到生命的终点;作为管理艺术的爱好者,你可以在65岁退休后依然提供管理咨询──美国《财富》杂志做过一个“新退休理念”的报道,不少企业高管都表示乐意在退休后依然从事咨询类的工作,主要不是为报酬,而是希望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工厂的钳工,你可以试着把废铁丝钳成手工艺品──我在上海南京西路路边的一位老人那里买过这种东西,摆在家里也很别致,还带有“环保”的时尚标签;作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杂货店店主,你可以经常上桥看看,说不定能挽救一些人的生命。江苏宿迁人陈思就是以此为事业的。从2003年开始,他每个双休日的白天都守望在大桥上,搜寻心事重重的徘徊者,随时准备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将近7年的时间里,他救了160多人,现在他有一个私人博客“大桥日记”,讲述一个大桥自杀救助自愿者的所闻所见。

让陈思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一种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这也是他多年来为了继续帮助被解救人生存下去,甘愿自掏腰包的原因。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解释陈思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的心理动机──一切为了自我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和那些每天坚持9点前到办公室的亿万富豪是一样的。

不是每个人都活在这个层面上的。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交的需求被满足,已经算是幸福人生了,如果尊重的需求再被满足,就算活得很成功了。只有极少数人才愿意为虚无缥缈的自我实现再继续付出努力,这种努力的结果,用马斯洛的话就是能得到生命的“巅峰体验”。而这种快乐,应该比升职加薪更持久。

跟拥有事业的人交谈,不仅十分愉悦还很有美感。因为不再受世俗标准的衡量,一切皆源自内心的渴望并且可以永无止境地努力下去,这会使整个过程充满挑战和想像力。在爱尔兰的贝尔(Birr)城堡庄园,我见到过热衷栽培植物的罗斯伯爵。在从联合国退休后,他专注于从世界各地搜集奇花异草。他的花园中已有50种树木被列为“不列颠群岛冠军”。因为支付不起巨额的遗产税,很多爱尔兰的城堡主人都将城堡租售给了政府或大集团。罗斯伯爵和他的儿子也有工作,分别是联合国的官员和房地产商。工作的经济收入,以及开放部分城堡供游客参观,让他们得以保有这座珍稀植物园的所有权。

如果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为的是薪水,渴望升迁为的是社会的尊重,那么拥有事业为的则是释放自己的所有能量,看看自己的智慧到底能走多远,这是个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过程,因为在实践自己所想所思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品尝足够多的快乐。当媒体蜂拥而至报道陈思,各种非议也随之而来的时候,陈思也摇摆过,迷惑过,一度怀疑过自己。但在两周的“离职”后,他又回到了大桥上,继续自己的使命。因为这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他的妻子和孩子一样。这种快乐,也许是旁人无法理解的,却已经点亮了他的生命。

最新评论

快递公司 陈教练 星星画室 绘画 xiongmao 广告招租 资深CPA/CMA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哈密尔顿华人网

GMT-4, 2025-4-3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